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五味子
泰羹
大羹玄酒
调和鼎鼐
《國語辭典》:五味子  拼音:wǔ wèi zǐ
植物名。五味子科五味属。木质藤本,为「北五味子」之简称。叶倒卵形,锐浅齿缘。花簇生叶腋,花被片六至九枚。浆果球形,排成长穗状果序,熟则色红。也称为「荎蕏」、「北五味子」。
《漢語大詞典》:泰羹
不调五味的肉汁。古代祭祀时用。仪礼·士虞礼:“泰羹湆自门入,设于鉶南。”《淮南子·诠言训》:“席之先雚蕈,樽之上玄樽,俎之先生鱼,豆之先泰羹,此皆不快於耳目,不适於口腹,而先王贵之,先本而后末。” 高诱 注:“泰羹,不调五味也。”
《國語辭典》:大羹玄酒  拼音:tài gēng xuán jiǔ
大羹,不和五味的肉汁。玄酒,古代当酒用的水。因两者滋味淡薄,故用以比喻诗文风格淡雅古朴。《新唐书。卷二○一。文艺传上。王勃传》:「韩休之文如大羹玄酒,有典则,薄滋味。」也作「太羹玄酒」。
《國語辭典》:调和鼎鼐(調和鼎鼐)  拼音:tiáo hé dǐng nài
1.在鼎、鼐中调味。明。孙蕡〈祭灶文〉:「惟神,名列五祀,德具五行。功存既济,位配离明。调和鼎鼐,烹饪殽蒸。」也作「鼎鼐调和」。
2.比喻宰相率领、协调官员,处理国政。宋。欧阳修 又回富相公谢书:「三接之际,群心以安。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始塞舆谈,实非私论。」明。徐元《八义记》第一三出:「赵盾身为正卿,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也作「鼎鼐调和」。
《國語辭典》:调鼎(調鼎)  拼音:tiáo dǐng
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唐。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