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毛诗正义》卷一之一〈国风·周南·关雎·序〉~22~
〈关雎〉五章,章四句。故言三章,一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唐·孔颖达疏:「五字者: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例句

五字州人唯有此,四邻风景合相饶。 姚合 送盛秀才赴举

一生从此去,五字有谁怜。 李频 眉州别李使君

典故
五字英才
 
五字迁

相关人物
钟会(字士季)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钟会传》
「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惠夙成。中护军蒋济著论,谓『观其眸子,足以知人。』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非常人也。』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正始中,以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即尊位,赐爵关内侯。」南朝宋·裴松之注:「《世语》曰: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再呈辄不可意,命松更定。以经时,松思竭不能改,心苦之,形于颜色。会察其有忧,问松,松以实答。会取视,为定五字。松悦服,以呈景王,王曰:『不当尔邪,谁所定也?』松曰:『钟会。向亦欲启之,会公见问,不敢饕其能。』王曰:『如此,可大用,可令来。』会问松王所能,松曰:『博学明识,无所不贯。』会乃绝宾客,精思十日,平旦入见,至鼓二乃出。出后,王独拊手叹息曰:『此真王佐材也!』」

例句

一经推旧德,五字擢英才。 沈佺期 和韦舍人早朝

史为三坟博,郎因五字迁。 沈东美 奉和苑舍人宿直晓玩新池寄南省友

典故
正名五字

相关人物
管仲


《管子·揆度》
桓公曰:「事名二,正名五,而天下治。」「何谓事名二?」对曰:「天筴,阳也。壤筴,阴也,此谓事名二。」曰:「何谓正名五。」对曰:「权也、衡也、规也、矩也、准也,此谓正名五。其在色者,青黄白黑赤也。其在声者。宫商角徵羽也。其在味者,醉辛咸苦甘也。二五者,童山竭泽,人君以数制之人。味者,所以守民口也。声者,所以守民耳也。色者,所以守民目也。」

《漢語大詞典》:五字
(1).五个字。多指诗文中五字句。汉书·艺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万言。”南史·陆厥传:“ 约 等文皆用宫商……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
(2).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司马景王 命中书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忧色…… 会 ( 钟会 )取草视,为定五字。 松 悦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当尔耶?’ 松 曰:‘ 钟会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后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沈佺期 《同韦舍人早朝》诗:“一经传旧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衮 《谢除知制诰表》:“得以文墨侍於轩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诗。 五代 齐己 《秋夕书怀》诗:“平生乐道心常切,五字逢人价合高。”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九:“池塘春草 谢 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夺天工。”
《漢語大詞典》:五字诗(五字詩)
即五言诗。 唐 许浑 《赠闲师》诗:“ 东林 共许三乘学,南国争传五字诗。” 金 元好问 《济南杂诗》之五:“只应画戟清香地,多欠 韦郎 五字诗。” 明 邵璨 《香囊记·寄书》:“别离情况,愁断河梁五字诗。”
分類:五言诗
《漢語大詞典》:五字句
指五言诗。 唐 方干 《贻钱塘县路明府》诗:“唫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韦应物 诗平平处甚多,至于五字句,则超然出於畦径之外。”
分類:五言诗
《漢語大詞典》:五字城
五言城。 宋 张侃 《梁湖夜望》诗:“偶来又得诗中计,久矣难成五字城。”参见“ 五言城 ”。
《漢語大詞典》:五言城
谓五言佳作。 宋 赵蕃 《送刘伯瑞》诗之一:“长怀 远斋 老,赠我五言城。”
分類:五言佳作
《国语辞典》:五字诀(五字诀)  拼音:wǔ zì jué
唐代陆希声所传的学书法执笔要诀。即指擪、押、钩、格、抵。擪,用大拇指第一节向外接住笔管。押,食指向内押住,与拇指相对用力,支持笔身。钩,以中指向内钩。格,用无名指指甲上方与肉交际处抵住笔管,令笔向外,以调和中指向内钩之力量。抵,以小指贴住无名指,暗中加强无名指向外格之力量,以与中指之内钩相制衡。
《國語辭典》:绝句(絕句)  拼音:jué jù
一种近体诗。每首四句而合平仄格律的诗。分每句五个字的五言绝句,及每句七个字的七言绝句两种。
《國語辭典》:五言诗(五言詩)  拼音:wǔ yán shī
每句五字的诗。有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等。也称为「五言」。
《國語辭典》:偈颂(偈頌)  拼音:jì sòng
1.印度文学的诗歌。无韵,以四句为一偈颂,每句音节长短须相同。亦专指佛经中诗歌形式的部分。
2.中国僧侣所写蕴含佛法的诗。也称为「偈子」、「偈言」。
《國語辭典》:五言古诗(五言古詩)  拼音:wǔ yán gǔ shī
一种诗体。每句五个字,每篇句数不限。用韵灵活,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简称为「五古」。
《漢語大詞典》:五言律诗(五言律詩)
诗体之一。形成于 唐 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律诗难於古诗……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亦省称“ 五言律 ”、“ 五律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 太白 之作。”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沈约 《八咏诗》……已全是五律。” 毛泽东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
《漢語大詞典》:太山石敢当(太山石敢當)
北方旧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太山石敢当”五字,以为可禁压不祥,并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因北人谓医士为大夫,故亦名之曰石大夫。见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石大夫》。参见“ 石敢当 ”。
《國語辭典》:石敢当(石敢當)  拼音:shí gǎn dāng
旧时民间以为在朝著巷口或为巷陌桥道要冲的家居正门前,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即可禁压不祥。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七。石敢当》:「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漢語大詞典》:蜂腰鹤膝(蜂腰鶴膝)
诗律八病中的两种。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间细,有如蜂腰;一说,指全句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谓之蜂腰。鹤膝,有三种说法:一为五言诗两联中的第五字和第十五字同声;一为全句中首尾两字平声而第三字仄声;一为全句皆清而中一字浊。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閭里已具。” 金史肃 《别怀玉》诗:“蜂腰鹤膝曾搜句,兔角龟毛不论禪。”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诗不解蠭腰鹤膝,字不能蠆尾蝇头,卯酉参商,随笔凑合。”亦省作“ 蜂鹤 ”。 宋 陈造 《赠张德恭》:“少日试推敲,未脱蜂鹤病。”参见“ 八病 ”。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