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五常  拼音:wǔ cháng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伦常道德。《书经。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唐。孔颖达。正义:「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
2.金、木、水、火、土五行。《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汉。郑玄。注:「五常,五行也。」《周书。卷四。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3.仁、义、礼、智、信。《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4.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体系关系。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之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绝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也作「五伦」。
5.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中都有「常」字,时称为「五常」。《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马良》:「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分类字锦》:五常俱备(五常俱备)
刘诜蜂赋岂知物微性至五常俱备未容仅比于蝼蚁而不识其事也可以证鬼神而质天地是故应期而朝信且礼也多思而营巧且智也效死不二志于义也割脾而施仁之惠也
分类:
《分类字锦》:为五常本(为五常本)
化书夫仁不俭有不仁义不俭有不义礼不俭有非礼智不俭有无智信不俭有不信所以知俭为五常之本五常为俭之末
《分类字锦》:性具五常
姚溶谕白蚁文尔形至微性具五常其居亲亲无阖门同气之斗近于仁其行济济有君子逊畔之风近于礼有事则同心协力不约而竞集号令信也未雨则含沙负土先事而绸缪智识灵也其徒羽化则空穴饯之于外有同室之义也
《國語辭典》:三纲五常(三綱五常)  拼音:sān gāng wǔ cháng
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之道。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皆为旧时的伦理标准。后泛指一切的人伦大道。《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小生惯读经史,教导乡里徒弟,无过是教他学习个孝、弟、忠、信的道理,识得个三纲五常。」
《分类字锦》:马氏五常(马氏五常)
蜀志马良传良字季常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分类: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