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代五时佛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区别释迦一代之教法,为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之五时。四教仪曰:「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参见:五时)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智者大师把释迦佛一生所说的佛法分为五个时期,叫做五时佛法,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五时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时教也。
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释迦一代说法之次第,区别为五时者。天台涅槃等所立,有种种之不同。
天台宗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分别佛一代之说法为五时。第一华严时。佛成道后,三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与名。第二鹿苑时。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中于鹿野苑等说小乘阿含经之间。是就地而与名。第三方等时。说阿含后八年说维摩胜鬘等诸大乘经。广(方之义),谈藏通别圆四教,均(等之义),被众机之间。是就所说之法而与名。第四般若时。说方等经后二十二年,说诸部般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付名。第五法华涅槃时。般若二十二年后,八年说法华经,一日一夜说涅槃经之间。是亦依经题而付名。荆溪之四教仪备释曰:「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七日。」此五时就经典之部帙而分之者。更立化仪之四教与化法之四教,分别此五时中之说法仪式与所说之教义。是台家所立之五时八教也。(参见:八教)
八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台家所立之八教也。于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四教与化仪之四教是也。化法之四教者:一、三藏教,经律论之三藏,部类判然,说因缘生灭之四谛,正教声闻缘觉之二乘,傍化菩萨者。二、通教,说即空无生之四真谛,使通三乘而同学者,但以菩萨为正机,二乘为傍机。三、别教,于二乘之人皆不同,别对菩萨说大乘无量之法者。四、圆教,对最上利根之菩萨说事理圆融之中道实相者(别圆二教之相违唯隔历二圆融耳)。以上之四教,为化益众生之法门,故名化法。化仪之四教者,以彼化法说示众生之仪式作法也。一、顿教,对顿大之机,顿说别教圆教之大法者,如华严时是也。二、渐教,对渐机,渐渐次第说化法之四教,如鹿园方等般若三时之说相是也。三、秘密教,对一种之机,说秘密之法,使一会之人自他互知者,是由如来身口意之不思议力。四、不定教,于一会之中说一法使闻者异解,或得益或不得益者。盖化法之四教,如药味,化仪之四教如药方,合成八教也。止观义例曰:「顿等四教,是佛化仪;藏等四教,是佛化法。」
【佛学常见辞汇】
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合称为八教。化法四教是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因此四教是教化众生的法门,故名化法;化仪四教是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因此四教是教化众生的仪式,故名化仪。以上八教,都是天台宗所立。
涅槃宗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玄义曰:「昔涅槃初度江左,宋道场等沙门慧观,仍制经序,略判佛教。凡有二科:一者顿教,即华严之流,但为菩萨具足显理。二者,始从鹿苑,终竟鹄林。自浅至深,谓之渐教。于渐教内开为五时:一、三乘别教,于阿含经等,别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投声闻缘觉菩萨之三机者。二、三乘通教,专说般若经通化三乘者。三、抑扬教,说维摩思益之诸经,而赞扬菩萨挫折声闻者。四、同归教,说法华经,使彼三乘归于一极者。五、常住教,说涅槃经以明佛果之常住者。又此五教如其次第名为有相、无相、抑扬、会三归一、圆常。
刘虬所立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为顿教,馀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三乘差别之教门。三、佛成道后三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三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说法华经,辨明一乘。五、佛临灭度时,一日一夜中说涅槃经,明悉有佛性、佛性常住之理。是最后究竟之说也。净影痛破之。见大乘义章一。
法宝所立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唐法宝约于机解之浅深,谓一代诸教,有五等之说时,亦名为五时教:一小乘教,二般若教,三深密教,四法华教,五涅槃教。又第二般若教以下,如其次第,亦名大乘教,三乘教,一乘教,佛性教。其所著一乘佛性究竟论说之。唯此书今仅存第三一卷,阙教判之章,不能知其详细。惟略见于五教章通路记第五十而已。
五时八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所立。以五时定释迦一代说法之次第。以八教分别其说法之仪式(化仪之四教),与教法之浅深(化法之四教)。天台四教仪曰:「天台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参见:五时教及八教)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智者大师,判释尊所说之法,为五时八教。五时是就时间的先后分出,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是就法的性质分出,八教中又分为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化法是教化众生的法门,即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化仪是教化众生的仪式,即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
四教五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所立之教相判释也。四教者,化仪化法各有四教,五时者,说两种四教之时也。(参见:五时及四教)
五时说法
【佛学常见辞汇】
佛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说华严经,度大菩萨,是为华严时。继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继阿含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胜鬘金光明等诸大乘经,广谈四教,均被众机,是为方等时。乃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强调诸法皆空之义,是为般若时。再后八年,说妙法莲华经,会三乘于一佛乘。法华之后,佛将入灭,乃在拘尸那拉城娑罗双树间,于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显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阐提人,亦当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
五时──天台五时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
天台五时者,乃天台智者大师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判为五时也。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说四阿含等经。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经,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次说般若经,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故为五时也。(天台,山名。智者大师,乃隋炀帝所赐之号,讳智顗。以栖身入寂于天台山,遂以此处命其名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四阿含者,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杂阿含也。)
〔一、华严时〕,华严,经名也。时者,谓初说此经,如日照高山之时也。盖如来初为大乘根熟者,首谈此经。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空有齐彰,色心俱入;湛森罗于海印,现刹土于毫端。但化大乘菩萨,是名华严时也。(海印者,即三昧之名。喻佛智也。谓如来之智,鉴照诸法,如海能现万像也。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此云刹土者,华梵兼举也。)
〔二、鹿苑时〕,鹿苑即鹿野苑,是如来说阿含经之处也。时者,谓次说此经,如日照幽谷之时也。盖如来为小乘,于前大法,不见不闻,犹如聋瞽,于是寝大化而施小化。故于鹿苑之中,说四谛法,演四阿含等经,是名鹿苑时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方等时〕,众机普被曰方,四教并谈曰等。时者,谓次说方等诸经,如日照平地之时也。盖由前鹿苑中说小乘法,二乘之人,得少为足,便谓究竟,故假维摩居士以呵斥之,使其耻小慕大。故说维摩、楞伽等经,是名方等时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四、般若时〕,梵语般若,华言智慧,经名也。时者,谓次说此经,如日照禺中之时也。盖由小乘既被弹呵,回心向大,然其执情未能顿泯,由是广谈般若空慧之法而淘汰之,是名般若时也。(禺中时,巳时也。)
〔五、法华涅槃时〕,法华、涅槃,二经名也。时者,谓正说此经,如日轮当午之时也。盖如来于前四时,调机纯熟,故于灵山会上,称性而谈,令其会权归实,了妄即真,演长远之寿量,显至道之幽微,上中下根,咸蒙授记。此法华一经所以说也。犹有馀机未尽,故说涅槃一经,而捃拾之,是名法华、涅槃时也。(捃拾者,即收拾遗馀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