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五属
轻丧
绝服
细红
袒免亲
出服
卫服
粗功
缌麻丧
纃缞
《漢語大詞典》:五属(五屬)
(1).五服内的亲属。汉书·韦贤传:“天序五行,人亲五属。” 颜师古 注:“五属谓同族之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緦麻也。”
(2). 春秋 齐国 管仲 制定的边邑行政组织。五属为四万五千家,置大夫一人。管子·小匡:“ 桓公 曰:‘五鄙奈何。’ 管子 对曰:‘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邑有司;十邑为率,率有长;十率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为属,属有帅;五属一大夫,武政听属,文政听乡。’”
《漢語大詞典》:轻丧(輕喪)
古代丧服之一。五服之最轻者,即缌麻服。礼记·杂记上:“大夫有私丧之葛,则於其兄弟之轻丧则弁絰。” 郑玄 注:“轻丧,緦麻也。”
轻易丧生。 清 洪升 《长生殿·献饭》:“懊恨娥眉轻丧,一宵千种悲伤。”
《漢語大詞典》:绝服
古代礼制,称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以外不再服丧之亲属。南齐书·萧谌传:“﹝ 萧諶 ﹞於 太祖 为絶服族子。”梁书·萧子恪传:“我与卿兄弟虽復絶服二世,宗属未远。”
《漢語大詞典》:细红(細紅)
即小功。旧时丧服五服之一,用较粗的熟布制成,服期五月。 汉 贾谊 新书·六术:“丧服称亲疎以为重轻,亲者重,疎者轻。故復有麤衰、齐衰、大红、细红、緦麻、备六,各服其所当服。”参见“ 小功 ”。
《國語辭典》:小功  拼音:xiǎo gōng
1.用熟布做成的丧服。为服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兄弟之妻等丧时所穿,时间为五个月。《仪礼。丧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带绖,五月者。」《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论丧之有轻重,九月为大功,五月为小功,言服之有等伦。」也称为「小红」。
2.一种学校、机关团体对有功人员的奖励。如:「他此次表现不错,记乙次小功!」
《漢語大詞典》:袒免亲(袒免親)
指五服以外的远亲,如高祖的亲兄弟、曾祖的堂兄弟、祖父的再从兄弟、父亲的三从兄弟、自己的四从兄弟及三从侄、再从侄孙等。《唐律·户婚下·为袒免妻嫁娶》:“诸尝为袒免亲之妻而嫁娶者,各杖一百。”
《漢語大詞典》:出服
(1).谓居丧到期,除去丧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裴政 出服,问讯 武帝 ,贬瘦枯槁,涕泗滂沱。”
(2).在五服之外。指血亲关系已出五代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我道:‘是老十房的,到了侄儿这一辈,刚刚出服。’”参见“ 五服 ”。
《國語辭典》:五服  拼音:wǔ fú
1.五等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亲疏为差等。
2.古代王城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画,共分侯、甸、绥、要、荒五等,称为「五服」。《书经。益稷》:「弼成五服。」
3.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礼服的合称。《书经。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漢語大詞典》:卫服(衛服)
(1).古代九服之一。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 郑玄 注:“服,服事天子也。” 贾公彦 疏:“言卫者,为王卫御。” 章炳麟 《封建考》:“九服相距为万里,其后削弱,徒有卫服以内。”
(2).指五服之一。见书·康诰。参见“ 九服 ”、“ 五服 ”。
《漢語大詞典》:粗功
大功。古代丧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仪礼·丧服“冠者沽功也” 汉 郑玄 注:“沽,犹麤也,冠尊加其麤,麤功,大功也。”参见“ 大功 ”。
《國語辭典》:大功  拼音:dà gōng
1.丧服五服之一。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稍细,较小功为粗。于已婚的姑、姊妹、侄女及众孙之丧时服之,为期九个月。《礼记。丧大记》:「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于内。」
2.一种学校、机关团体对有功人员的奖励。如:「他这次表现优异,记大功奖励一次。」
3.功劳很大。《书经。大诰》:「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今处此而求大功,犹绊良骥之足而责以千里之任。」
《漢語大詞典》:缌麻丧(緦麻喪)
古代丧服名。五服中之最轻者。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崔琳》:“自 开元 迄於 天宝 十五年,无中外緦麻丧。”亦省作“ 緦丧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乙亥,诸路贡举人 郭楨 等四千三百人见於 崇政殿 ,时 楨 冒緦丧贡举,为同辈所讼。”参见“ 緦麻 ”。
《國語辭典》:缌麻(緦麻)  拼音:sī má
用细麻布制成的丧服。用在已出嫁的姑母、堂姊妹及族兄弟,以及表兄弟、岳父母、婿、外孙等之丧时所穿,为期三个月,为五服中最轻的一种。《仪礼。丧服礼》:「缌麻三月者。」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也称为「缌麻服」、「缌服」。
《漢語大詞典》:纃缞(纃縗)
即齐衰。旧时丧服名,五服之一,次于斩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 王方庆 为凤阁侍郎知政事,患风俗偷薄,人多苟且,乃奏曰:‘准令式纃縗大功未葬,并不得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