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耳门(耳門)  拼音:ěr mén
1.即耳孔。
2.正门两旁的小门。也称为「耳门子」。
《國語辭典》:相扑(相撲)  拼音:xiāng pū
1.角力。二人以力技扑倒对方的游戏。类似现今的摔跤。《三国演义》第七○回:「见张飞坐于帐下饮酒,令二小卒于面前相扑为戏。」也称为「角抵」、「争交」。
2.一种流行于日本的摔跤法。参赛者身体肥胖,以将对手推出场外或摔倒对方,使其肘、膝或肩背著地为胜。
《國語辭典》:刻下  拼音:kè xià
目前、现在。《水浒传》第八六回:「即便会同太真驸马、李金吾,刻下便行。」
《國語辭典》:推延  拼音:tuī yán
推拖延迟。如:「这个方案不能再推延了,否则预算会被删除。」也作「推宕」。
《國語辭典》:做生  拼音:zuò shēng
庆祝生日。《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迅速,又到七月初七日了,正是三巧儿的生日。婆子清早备下两盒礼,与他做生。」
《國語辭典》:漱口  拼音:shù kǒu
用水洗涤口腔。《红楼梦》第一四回:「及收拾完备,更衣盥手,吃了两口奶子、糖粳米粥,漱口已毕,已是卯正二刻了。」
《國語辭典》:业经(業經)  拼音:yè jīng
已经、已被。《红楼梦》第六二回:「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
《漢語大詞典》:青郁郁(青鬱鬱)
(1).(山林)青而茂密貌。《水浒传》第十五回:“青鬱鬱山峰叠翠,緑依依桑柘堆云。”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五:“看见周遭树子,都已青郁郁地,发出新叶。”
(2).深青色。《水浒传》第十五回:“那 阮小五 ……披着一领旧布衫,露出胸前刺着的青鬱鬱一箇豹子来。”
《國語辭典》:冲犯(沖犯)  拼音:chōng fàn
1.术数用语。指因时辰、五行、生肖等不合而招致凶灾。《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把女儿八字与婚期,教他合一合,看怕有什么冲犯不宜。」《文明小史》第四○回:「如今算命先生说有什么冲犯,大少爷不肯,也是他一点孝心。」也作「冲犯」。
2.冲撞、冒犯。《杨家将演义》第四回:「赞令设酒醴待之。建忠令手下取过黄金二十两,谓延汉曰:『适间冲犯二位,聊作压惊之资。乞引小弟诣驾前,见主上一面,死生不忘。』」
《國語辭典》:冲犯(衝犯)  拼音:chōng fàn
1.进犯、入侵。《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倭寇生发,沿海抢劫,各州县地方,须用心巡警,以防冲犯。」
2.顶著、冒著。谓处在恶劣环境中。宋。苏轼 教战守策:「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宋。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一。王中书全斌传》:「(太祖)忽谓左右曰:『我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帅冲犯霜霰,何以堪处?』」
3.冒犯、触犯。今多指以言语或行为冒犯他人。如:「他出言不逊,冲犯了老闆。」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三。存思三洞法》:「虽复存礼,终不睹真,嫉鬼妒神,凶人恶物,更相冲犯,烦恼生灾,坐卧无宁。」明。戚继光《练兵实纪。卷二。练胆气第二》:「凡军士与不系本管旗、队总同歇者,亦让以兄长之礼。凡事逊避,不许冲犯,其馀则平处。」
4.术数用语。指因时辰、五行、生肖等不合而招致凶灾。宋。洪迈《夷坚支志癸。卷四。郑百三妻》:「今年九梁煞在门,切不可移门换户。大忌百二十日,小忌六十日,未易过得。若冲犯,必有年命衰谢之人当之,幸勿忽。」《地理新书。卷六。五音三十八将吉凶》:「三十八将各有所主,若风水冲犯,或其地陷下,各损其类,大凶。」也作「冲犯」。
《漢語大詞典》:冲冒(衝冒)
(1).顶着,冒着。谓不顾危险、恶劣环境。 唐 柳宗元 《愚溪对》:“吾足蹈坎井,头抵木石,衝冒榛棘,僵仆虺蜴,而不知怵惕。”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一:“ 太祖 欲亲征,召羣臣议其事。宰臣 冯道 奏以方当盛夏,车驾不宜衝冒。”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二表》:“兼鈐辖都监等出入暴露,衝冒矢石,比臣处任,尤更重难。” 明 王守仁 《瘞旅文》:“夫衝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飢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癘侵其外,忧鬱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剪灯馀话·鸾鸾传》:“衝冒白刃中,求而未得。”
(2).冲击。新唐书·马燧传:“﹝ 燧 ﹞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於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衝冒。”
《漢語大詞典》:拜生
拜生日,拜寿。 巴金 《秋》一:“去年 婉儿 在 冯 家生了一个儿子,上月带了儿子来给三婶拜生。”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二:“一盘寿桃,一盘寿面……拜生之后,本想到内室烟盘侧去陪陪 钱亲翁 的。”
分類:生日五部
《國語辭典》:候教  拼音:hòu jiào
恭候指教。宴客时的用语。《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帖子上是:『明日湖亭一卮小集,候教!胡缜拜订。』」
《漢語大詞典》:敲磕
(1).敲诈。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九:“但你们还未想到,他们尚可借此题目,大肆敲磕,那才是终身大患哩!”参见“ 敲搕 ”。
(2).见“ 敲搕 ”。
分類:敲诈五部
《漢語大詞典》:敲搕
(1).犹推敲,琢磨。朱子语类卷十四:“吾儒与 老 庄 学皆无传,惟有释氏常有人,盖他一切办得不説,都待别人自去敲搕,自有箇通透处。”一本作“ 敲磕 ”。
(2).犹敲诈。《新华日报》1943.2.17:“利用职位的便利私自营商,固然应该严禁;但滥用职权,或以此作为敲搕的工具,尤应倍加惩戒。”
《漢語大詞典》:魌头(魌頭)
(1).古时打鬼驱疫时扮神者所戴的面具。 宋 代丧礼亦用之。《周礼·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 汉 郑玄 注:“冒熊皮者,以惊敺疫癘之鬼,如今魌头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吉凶典制·魌头:“ 宋 朝《丧葬令》有方相、魌头之别,皆是其品所当用,而世以四目为方相,两目为魌头。按 汉 世逐疫用魌头,亦周礼方相之比也。”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则上天之祭,神怪魌头之禓祓,自此始矣。”参见“ 倛头 ”。
(2).方言。犹便宜。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三:“ 蔡大嫂 是 罗哥 的人,不比别的卖货,可以让他捡魌头。”原注:“捡魌头,即捡便宜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倛头(倛頭)
古代驱除疫鬼时扮神的人所戴的面具,其状狰狞可怖。后亦以指凶神。 清 汪价 《三侬赘人广自序》:“ 伯有 、 彭生 ,断不我厉,我岂畏倛头恶刹者耶?”
《國語辭典》:閒荡(閒蕩)  拼音:xián dàng
漫无目的的游荡。《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你在此终日閒荡,终究不是回事儿。」
《國語辭典》:绵软(綿軟)  拼音:mián ruǎn
1.柔软。如:「这些纸张好绵软,也很好用。」
2.形容身体无力。如:「他觉得浑身绵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