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部
(1).谓金、木、水、火、土五行。史记·历书:“盖闻昔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五部,金、木、水、火、土也。”隋书·律历志中:“洎乎 炎帝 分八节, 轩辕 建五部。”
(2).指古代 高句骊国 消奴 、 绝奴 、 顺奴 、 灌奴 、 桂娄 五个部族。见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亦泛指 高句骊国 。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威振六官,风扬五部。”
(3).中医指额、頦、鼻、左腮、右腮。《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四诊总括》:“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臟,诚中形外理昭然。”注:“五部者,额属心,頦属肾,鼻属脾,左腮属肝,右腮属肺也。”
《漢語大詞典》:五部洲
即五大洲。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诗:“环顾五部洲,沧海不可隔。”
《分类字锦》:五部十部
后汉书西羌传顺帝阳嘉元年以湟中地广更增置屯田五部并为十部
分类:屯田
《國語辭典》:萧然(蕭然)  拼音:xiāo rán
1.扰攘不安的样子。《汉书。卷五九。张汤传》:「及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
2.空寂的样子。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一室萧然,家徒四壁,故无所归。」
3.閒远的样子。如:「萧然物外」。
《漢語大詞典》:中道
合乎道义。《礼记·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孔颖达 疏:“从容閒暇而自中乎道。”汉书·董仲舒传:“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 明 杨慎 丹铅总录·人品·尹和靖对宋高宗:“儒者对君之言,从容中道若此,所养可知矣!”
分類:中道道义
《國語辭典》:缠绵(纏綿)  拼音:chán mián
1.纠结缠绕,无法摆脱。《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丘陇日已远,缠绵弥思深。」《红楼梦》第五回:「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
2.绵长久远。晋。干宝 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
3.宛转动听。《红楼梦》第九回:「性情体贴,话语缠绵。」
《國語辭典》: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长宽各一丈的面积。《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國語辭典》: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1.维摩诘所说经说,维摩诘居士居住的卧室一丈见方,但容量无限,禅宗取其意,以方丈名住持所居之室。《西游记》第九回:「你真个要寻父母,可随我到方丈里来。」
2.僧寺的住持。《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娘子道:『一件,不要去方丈内去;二件,不要与和尚说话;三件,去了就回。来得迟,我便来寻你也。』」《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贫僧当年住在南京太平府芜湖县甘露庵里的,后在京师报国寺做方丈。」
《漢語大詞典》:方丈洲
传说 东海 中神山名。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 方丈 方面各五千里,上专是羣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
《漢語大詞典》:还是(還是)
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 五代 齐己 《谢武陵徐巡官远寄五七字诗集》诗:“还是灵龟巢得稳,要须仙子驾方行。”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我的状元分付它:官员相见便没奈何,还是妇女庄家到厅下,十三小杖,把门子打。”
《國語辭典》:五经(五經)  拼音:wǔ jīng
《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讲学的重要典籍。
《國語辭典》:通家  拼音:tōng jiā
1.世交。《后汉书。卷七○。孔融传》:「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此间有一人与袁绍三世通家。若得其书致绍,绍必来相助。」
2.姻亲。《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妹适东莞刘宪之,穆之子也。穆之既与延之通家,又闻其美,将仕之,先欲相见。」
3.与官府有密切来往的人。《醒世姻缘传》第一七回:「却说那快手曹铭,虽是个衙役,原来是一个大通家,绰号叫做曹钻天。京中这些有势的权门,多与他往来相识。」
《國語辭典》:游宦  拼音:yóu huàn
在外做官。《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也作「游宦」。
《國語辭典》:通明  拼音:tōng míng
1.十分明亮。如:「灯火通明。」
2.通晓事物之理。《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仁孝子爱之恩。」
《國語辭典》:部曲  拼音:bù qū
1.古代军队编制的单位。《文选。张衡。西京赋》:「结部曲,整行伍。」李善注引司马彪《续汉书》曰:「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2.泛指军队。南朝宋。鲍照〈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三国演义》第二回:「今公兄弟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若使尽力,事在掌握。」
《國語辭典》:陂塘  拼音:pí táng
1.陂,水泽大池。塘,人工修筑的小水池。陂塘指因自然的水池加以人工的建设,以为灌溉之用的水利工程。《国语。周语下》:「疏为川谷,以导其气;陂塘污庳,以钟其美。」《宋史。卷三○四。王济传》:「县有陂塘数百顷,为乡豪斡其利,会岁旱,济悉导之,分溉民田。」
2.特指桃园台地上的人工灌溉水塘。桃园台地是个切割台地,河谷深而水位低,位于高处的农田灌溉困难。台地表面厚覆的红色黏土层,不适农耕,却适储水。从清朝开始,当地居民便利用此特性,从缓斜坡地挖集黏土,堆筑在坡下成岸,用以阻聚山泉雨水,而形成陂塘。
《國語辭典》:安置  拼音:ān zhì
1.安放、安排。晋。干宝《搜神记》卷三:「男子张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怀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红楼梦》第三回:「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
2.宋时官吏贬谪,轻者送某州居住,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宋。苏轼 到惠州谢表:「续奉告命,责授臣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已于今月二日到惠州。」《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忽一日,学士被宰相王荆公寻件风流罪过,把学士奏贬黄州安置去了。」
3.就寝、睡觉。《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铺了床,伸开被,点上灯,请婆睡,叫声安置进房内。」《儒林外史》第二回:「落后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果,一壶热水,周进也吃了,叫了安置,各自歇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