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从声(從聲)
(1).谓随声附和。荀子·臣道:“通忠之顺,权险之平,祸乱之从声:三者非明主莫之能知也。”
(2).古代指五音中的宫、商、角三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五音:宫、商、角为从声,徵、羽为变声。从谓律从律,吕从吕;变谓以律从吕,以吕从律。”
《漢語大詞典》:十二钟(十二鐘)
见“ 十二鐘 ”。
亦作“ 十二钟 ”。
(1).能和五音、十二律的成套的钟。共十二枚,故名。管子·五行:“审合其声,修十二钟以律人情。”吕氏春秋·古乐:“ 黄帝 又命 伶伦 与 荣将 铸十二鐘,以和五音。”
(2).犹言十二律。《淮南子·天文训》:“律之数六,分为雌雄,故曰十二鐘,以副十二月。”
《漢語大詞典》:寒商
指秋风。因五音中的商音属秋,故称。《文选·谢惠连〈秋怀〉诗》:“寒商动清闺,孤灯曖幽幔。” 李善 注:“寒商,秋风也。楚辞曰:‘商风肃而害之,百草育而不长。’”
《漢語大詞典》:新商
新秋;初秋。商为五音之一,据阴阳五行之说,商属金,秋亦属金,故以商代秋。 宋 欧阳修 《赐新除昭德军节度使知郓州庞籍赴阙生料口宣》:“属此新商之序,载嘉执轡之勤。”
《漢語大詞典》:征声(徵聲)
谓访求歌者;招歌者唱歌。 南朝 宋 鲍照 《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选色遍 齐 代 ,徵声帀 卭 越 。” 钱仲联 补注:“徵,取也。” 唐 沈佺期 《李员外秦援宅观妓》:“选客虚前馆,徵声徧后堂。”
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徵音。管子·幼官:“味咸味,听徵声。”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闻徵声,莫不喜养好施者。”
《漢語大詞典》:凡首
指五音的起首之音。管子·地员:“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 尹知章 注:“凡首,谓音之总先也。”一说为风调,见 章炳麟 《管子馀义》
分類:五音起首
《漢語大詞典》:五范
即五音,宫、商、角、徵、羽。鹖冠子·泰鸿:“行以理执,纪以终始,同一殊职,立为明官。五范四时,各以类相从。” 陆佃 注:“五范,五音也。”
分類:五音
《漢語大詞典》:征音(徵音)
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徵音级。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四:“徵音録响,操终则絶。”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大祭之乐缺商:“窃谓五音如四时代谢,不可缺一。若无徵音,则本朝之乐大段不成説话。”参见“ 徵声 ”。
《漢語大詞典》:穆羽
谓声细如五音之羽,穆然相和。文选·扬雄〈甘泉赋〉:“阴阳清浊穆羽相和兮,若 夔 牙 之调琴。”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声细不过羽,穆然相和也。” 章炳麟 《訄书·订实知》:“号钟,乐之至和也,弹以穆羽,惟 钟期 能辨其律者。”
分類:五音相和
《漢語大詞典》:木尺
(1).古代调整五音律吕的仪器。隋书·律历志上:“然万物人事,非五行不生,非五行不成,非五行不灭。故五音用火尺,其事火重,用金尺则兵,用木尺则丧,用土尺则乱,用水尺则律吕合调,天下和平。”
(2).木制尺。用于建筑、测量等。明会典·斛斗秤尺:“工部各给铁斛一张,铜尺、木尺各一把。”
《漢語大詞典》:以宫笑角
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北齐 刘昼 新论·文武:“今代之人,为武者则非文,为文者则嗤武,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犹以宫笑角,以白非黑,非适才之情,得实之论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寧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詆青者,谓之陋儒。”
《國語辭典》:一片宫商(一片宮商)  拼音:yī piàn gōng shāng
宫商,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两个音阶。借指音乐。一片宫商指和谐悦耳、四处洋溢的乐声。宋。田锡〈晓莺赋〉:「歌喉辩舌,斗成一片宫商。」
《國語辭典》:移宫换羽(移宮換羽)  拼音:yí gōng huàn yǔ
宫、羽,古代的乐调名。移宫换羽指更换曲调。宋。周邦彦 意难忘。衣染莺黄词:「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亦比喻事情有变化。明。朱权《荆钗记》第四八出:「移宫换羽虽非巧,仿古依今教尔曹,奉劝诸君行孝道。」
《国语辞典》:篇海类编(篇海类编)  拼音:piān hǎi lèi biān
书名。明时据韩道昭五音篇海所辑成,二十卷,托名宋濂撰、屠隆订正。以五音篇海部首之字分二十类编次,又分四百四十四个子目,内容多荒谬舛陋。
《国语辞典》:无韵诗(无韵诗)  拼音:wú yùn shī
不押韵的抑扬格五音步诗行,为西方戏剧诗和叙事诗的标准形式之一。写诗的人可从固定的格式中变化,因此诗体灵活富于弹性,内容丰富,被广泛的运用于诗体戏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