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交叉  拼音:jiāo chā
1.相交。《水浒传》第三四回:「秦明看那路时,又没正路,都只是几条砍柴的小路,却把乱树折木,交叉当了路口。」《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可巧见他刁著一根小烟袋儿,交叉著手,靠著窗台儿在那里歇腿儿呢!」
2.间隔穿插。如:「手指交叉在一起。」
《国语辞典》:交叉口  拼音:jiāo chā kǒu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交会的地方。如:「交叉口常设有红绿灯,以利交通顺畅。」也称为「交岔路口」。
《国语辞典》:交叉线(交叉线)  拼音:jiāo chā xiàn
相交的线。
分类:相交
《國語辭典》:交叉点(交叉點)  拼音:jiāo chā diǎn
直线或道路交会处,通称为「交叉点」。
《國語辭典》:交叉感染  拼音:jiāo chā gǎn rǎn
医院内因灭菌作业不当而发生交互传染的现象。由病人间相互传染,或由医护及工作人员、器械、敷料、用具、被服等传染给病人。
《高级汉语词典》:交叉火力  拼音:jiāo chā huǒ lì
战斗中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射击点进行射击,因而火线交叉的火力
《漢語大詞典》:交叉火网(交叉火網)
封锁某一区域的密集交织的火力。 田汉 《卢沟桥》第二幕:“迅速以机枪四挺,重机枪一挺,配备桥的两侧,构成交叉火网。”
《國語辭典》:立体交叉(立體交叉)  拼音:lì tǐ jiāo chā
道路或铁路各自或相互交叉时,利用高架桥或地道使不同来向的车辆能各自从不同的路线穿叉而过。常见有二层或多层的设置。有节省时间,维持交通顺畅等之便。
《國語辭典》:相交  拼音:xiāng jiāo
1.交叉。如:「两线相交」。
2.相互的交谊。《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凭著一味甜言媚语哄他,从此做了长相交,也未见得。」
《國語辭典》:交错(交錯)  拼音:jiāo cuò
1.古时祭礼完成宴会时互相敬酒的礼仪。《诗经。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仪礼。特牲馈食礼》:「众宾及众兄弟交错以辩,皆如初仪。」
2.交叉错杂。《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下。拂菻传》:「枝格交错,高三四尺。」
3.形容不断来往。《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冠盖相望,交错道路。」
4.交替。《朱子语类。卷七四。易。上系上》:「交错代换,而不可以形体拘也。」
《國語辭典》:丫叉  拼音:yā chā
1.树木两枝分歧的地方。《东周列国志》第六四回:「俗语云『怪树怪丫叉』,绰最与州邢二将有些心病,原原本本,未免迁怒到栾盈身上。」也作「桠杈」。
2.两手交叉。宋。陆游 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诗六首之五:「双手丫叉出迎客,自称六十六年僧。」
《國語辭典》:穿插  拼音:chuān chā
小说、戏曲中添加某些情节以衬托主题,或是表演台上安排一些填补空档、缓和观众注意力的节目。如:「这部战争片穿插著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一档舞台秀除了有众多天王巨星登台表演外,还穿插著惊险的特技。」
《国语辞典》:打叉  拼音:dǎ chā
1.在文件上画个叉,以示错误或做记号。如:「我第一题答错了,老师在试卷上打叉。」
2.交叉。《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楼上细软箱笼,大小共十六只,写三十二条封皮,打叉封了。」
《国语辞典》:对刺(对刺)  拼音:duì cì
交叉。《水浒传》第六四回:「李成、闻达吃了一惊,勒住战马看时,后面只见旗幡对刺,战鼓乱鸣。」
分类:交叉
《漢語大詞典》:交岔
交叉。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王生茂 和 铁锁 、 王三 两人一块往二丈四尺的杨木檩上,用葛条绑交岔的椽子。”参见“ 交叉 ”。
分類:交叉
《國語辭典》:交叉  拼音:jiāo chā
1.相交。《水浒传》第三四回:「秦明看那路时,又没正路,都只是几条砍柴的小路,却把乱树折木,交叉当了路口。」《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可巧见他刁著一根小烟袋儿,交叉著手,靠著窗台儿在那里歇腿儿呢!」
2.间隔穿插。如:「手指交叉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