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贵族(貴族)  拼音:guì zú
贵显的世族。欧洲古代及中世纪有贵族、平民的分别,贵族为政治上的特权阶级,如皇族、领主等。
《漢語大詞典》:享大
谓享有的食禄优厚。借指爵位高。国语·周语一:“任重享大者必速及。”
《漢語大詞典》:安享
安然享用;安然享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野禽野兽》:“家味之肥,肥於不自觅食,而安享其成;野味之香,香於草木为家,而行止自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那个人竟事后安享一名秀才呢。”
《漢語大詞典》:负名(負名)
享有盛名。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是时,待詔 贾山 諫以为‘不宜数从郡国贤良吏出游猎,重令此人负名,不称其举’。”
分類:享有盛名
《漢語大詞典》:名下士
享有盛名之士。 唐 韩翃 《送郑员外》诗:“孺子亦知名下士,乐人争唱卷中诗。”明史·隐逸传·陈继儒:“ 王世贞 亦雅重 继儒 , 三吴 名下士争欲得为师友。” 清 沈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君等皆名下士,乃窘於七步。”
分類:享有盛名
《漢語大詞典》:擅声(擅聲)
享有名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琳瑀 以符檄擅声, 徐干 以赋论标美。”南史·袁昂传:“ 昭明太子 薨,立 晋安王 纲 为皇太子, 昂 独表言宜立 昭明 长息 欢 为皇太孙。虽不见用,擅声朝野。”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公既以能为文辞擅声於朝,多铭卿大夫功德,然其为家不视簿书,未尝问有亡。”
《漢語大詞典》:擅价(擅價)
享有声价。 唐 康骈 剧谈录·元相国谒李贺:“ 张维 、 皇甫川 、 郭鄩 、 刘延暉 以古风擅价。” 唐 黄滔 《祭陈先辈》:“始者随计归 越 ,上书入 秦 ,擅价而侯门倾动,呈功而凤藻精新。”
《国语辞典》:肉食者  拼音:ròu shí zhě
比喻享有俸禄的官吏。《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閒焉?』」
《國語辭典》:宿名  拼音:sù míng
1.求取声名。《庄子。徐无鬼》:「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2.旧有的名声。《宋史。卷二八二。王旦传》:「祐以宿名久掌书命,旦不十年继其任,时论美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
《国语辞典》:侯万户(侯万户)  拼音:hóu wàn hù
封为万户侯,享有万户人家的封邑。宋。李好古〈谒金门。花过雨〉词:「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漢語大詞典》:自由人
(1).指奴隶占有制度下享有公民权、财产权和政治权的居民。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上海所感》:“由此看来,人们--至少,是我一般的人们,要从自由人变成奴隶,怕也未必怎么烦难罢。”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这些自由人、半自由人和奴隶,都在一位家长的支配或奴役下生活。”
(2).足球比赛拖后中卫的别称。防守时无固定的看守对象,可机动灵活地补位救险,亦可助攻至前场。
《漢語大詞典》:享名
享有的名望。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可知道 赵爷 虽不曾中进士,外边诗选上刻着他的诗几十处……只怕比进士享名多着哩!”
分類:享有名望
《漢語大詞典》:隆望
享有极高的声望。 明 文徵明 《相城沈氏保堂记》:“至于今,而 石田先生 遂以布衣之杰,隆望当代,薄海外内,莫不知诵之。” 明 夏完淳 《六君咏·史太师可法》:“隆望震华夷,嘉名泽风雅。”
《國語辭典》:世胙  拼音:shì zuò
1.世代封官作为酬报。《左传。襄公十四年》:「世胙大师,以表东海。」《北史。卷一九。魏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冀州人苏僧瓘等三千人称禧清明,有惠政,请世胙冀州。」
2.世代相传的王位。「胙」文献异文作「祚」。《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又比世祚不竞,仍外求嗣,可谓危矣。」
《国语辞典》:势剑(势剑)  拼音:shì jiàn
古代皇帝御用的宝剑。大臣若持有御赐的尚方宝剑则享有先斩后奏的特权。明。康海《中山郎》第一折:「他将军八面威风大,马前势剑染霜花。」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一出:「取了一副势剑金牌,假做个打差的官儿,赚出那门者。」也称为「尚方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