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缄题报亲爱

相关人物
许迈(字叔玄)


《艺文类聚》卷二十九
《许迈别传》曰:迈好养生,遣妻归家。东游,采药于桐庐山,欲断谷,以山近人,不得专一,移入临安。自以无复反,乃改名远游,书与妇别。

例句

空有缄题报亲爱,一千年后始西归。 刘威 送元秀才入道

《國語辭典》:亲爱(親愛)  拼音:qīn ài
1.至亲好友。《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郁纾将难进,亲爱在离居。」唐。裴铏《传奇。裴航》:「遂赠蓝田美玉十斤、紫府云丹一粒,叙话永日,使答书于亲爱。」
2.关系密切、情感深厚。如:「亲爱的母亲」。
《国语辞典》:亲爱的(亲爱的)  拼音:qīn ài de
情人或夫妻对彼此的昵称。如:「亲爱的,请嫁给我好吗?」
《国语辞典》:亲爱精诚(亲爱精诚)  拼音:qīn ài jīng chéng
至爱至诚的情谊。如:「亲爱精诚是黄埔军校的校训。」
分类:至诚情谊
《國語辭典》:亲戚(親戚)  拼音:qīn qī
1.血亲与姻亲。《礼记。曲礼上》:「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唐。孔颖达。正义:「亲指族内,戚言族外。」也称为「亲眷」、「亲串」。
2.亲爱。三国魏。阮籍〈鸠赋〉:「何依恃以育养,赖兄弟之亲戚。」
《國語辭典》:仁爱(仁愛)  拼音:rén ài
仁厚慈爱。《淮南子。脩务》:「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
《漢語大詞典》:亲慈(親慈)
(1).亲爱。汉书·武帝纪:“春正月,詔曰:‘ 梁王 、 城阳王 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慈,爱也。”
(2).指父母双亲。 宋 梅尧臣 《寄滁州欧阳永叔》诗:“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 宋 王令 《送曹杜赴试礼部》诗:“罢酒行矣无自迟,去取天宠酬亲慈。”
《漢語大詞典》:疼热(疼熱)
(1).疼爱;爱护。 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我想这大的个小廝,必然是你乞养过房螟蛉之子,不着疼热。”《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焦氏 嚷道:‘又不是亲生的,教我着疼热,还要算计哩!’”儒林外史第六回:“还怕我不会疼热他,教导他?”
(2).亲热;亲爱。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伴着个有疼热的夫主,更送着个会板障的亲娘。” 元 汤式《湘妃引·代人送》套曲:“乾相思心绪乱如丝,虚疼热恩情薄似纸。”《花月痕》第六回:“你共他,两边既恁疼热,况盟言,曾共设,怎生他陡地心如铁, 马嵬坡 便忍将伊负也?”
《漢語大詞典》:契爱(契愛)
友好;亲爱。 宋 苏轼 《答曾子宣书》之二:“自公之西,有识日望詔还,岂独契爱之末!边落寧肃,公岂久外哉?”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后 支学究 得病而亡, 施济 禀知父亲,邀 支德 舘穀於家,彼此切磋,甚相契爱。”《再生缘》第一回:“若非两意相关切,便是同心契爱全。”
分類:友好亲爱
《國語辭典》:昵爱(昵愛)  拼音:nì ài
亲爱。《北齐书。卷五○。恩倖传。穆提婆传》:「提婆母陆令萱尝配入掖庭,后主襁褓之中,令其鞠养,谓之乾阿奶,遂大为胡后所昵爱。」
《國語辭典》:昵爱(暱愛)  拼音:nì ài
非常的疼爱,百依百顺。如:「父母对孩子若太过昵爱,可能会对孩子有不良的影响。」
《漢語大詞典》:款爱(款愛)
亲爱。 晋 潘岳 《西征赋》:“乃实慎终追旧,篤诚款爱。”宋书·武帝纪中:“ 司马平西 体国忠贞,款爱待物。”
分類:亲爱
《國語辭典》:相亲(相親)  拼音:xiāng qīn
彼此亲近。《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太史公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國語辭典》:相亲(相親)  拼音:xiàng qīn
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择定日期,初次正式会面。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嫁娶》:「然后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平儿先看见来头,却也猜著八九,必是相亲的。」
《國語辭典》:遗爱(遺愛)  拼音:yí ài
把德惠遗留给后代。多指有德政的人而言。《左传。昭公二十年》:「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汉书。卷一○○。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馀思。」
《國語辭典》:阴德(陰德)  拼音:yīn dé
1.不被人知道的德行。《汉书。卷七四。丙吉传》:「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他家祖上几十代行医,广积阴德,家里也挣了许多田产。」也称为「阴功」、「阴骘」。
2.主管宫内的事。《礼记。昏义》:「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
《漢語大詞典》:亲亲(親親)
(1).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孔颖达 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汉书·翼奉传》:“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高愚溪 到底不往女儿家去,善终於姪儿 高文明 之家。所剩之物尽归姪儿,也是 高文明 一点亲亲之念不衰,毕竟得所报也。”
(2).亲属;亲戚。汉书·哀帝纪:“ 汉 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 颜师古 注:“天子之至亲,当极尊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餘年。” 前蜀 贯休 《施万病丸》诗:“贤守运心亦相似,不吝亲亲拘子子。曾闻古德有深言,由来大士皆如此。”
(3).对心上人的昵称。 明单本《蕉帕记·采真》:“见灯光闪画楼,试问亲亲,果就来否?”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调情》:“俊亲亲,奴爱你风情俏。”
(4).至亲;非常亲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是你的亲亲表妹 桂娘子 的。难道你倒不晓得!”红楼梦第四七回:“好亲亲的姨太太,姨祖宗!”
(5).犹亲热,亲切。 陈登科 《活人塘》六:“连长一头跳下去,亲亲抱住他:‘你是党的……’嗓子再也喊不出声音了。”
(6).亲近,接近。 宋 梅尧臣 《饮韩仲文家》诗:“是非不亲亲,笑语何落落。夜归欢有餘,孩稚扶仍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