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人洋
英国 铸造的一种银元的俗称。因其上铸有人像,故名。《人民日报》1955.2.22:“但跟着就流入了外国铸造的银元,包括 美国 的美洋, 英国 的人洋(或杖洋), 日本 的龙洋, 墨西哥 的鹰洋。”
《漢語大詞典》:宛转绳(宛轉繩)
古时北方妇女在端午日佩带的结成人像的绳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 北朝 妇人﹞五月,进五时图、五时花,施帐之上。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皆结为人像带之。”
《漢語大詞典》:头像(頭像)
肩部以上的人像。 张贤亮 《灵与肉》一:“父亲吸的还是那种印着 印地安 酋长头像的烟斗丝。” 林斤澜 《头像》:“ 老麦 回头找那头像,那在角落里,不过海碗大。”
《國語辭典》:像章  拼音:xiàng zhāng
以金属等材料作成带有人像的纪念章。
《国语辞典》:观者猬集(观者猬集)  拼音:guān zhě wèi jí
猬,刺猬,身上刚毛密布。观者猬集形容观看的人像刺猬的毛一样聚集在一起。清。张潮《虞初新志。卷一○。鬼母传》:「儿初见人时,犹手持饼啖,了无怖畏,及观者猬集,语嘈嘈然,方惊啼。」
《国语辞典》:土木偶人  拼音:tǔ mù ǒu rén
用泥土或木头塑雕的人像。比喻无知无觉的人。《三国演义》第七九回:「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
《国语辞典》:土偶桃梗  拼音:tǔ ǒu táo gěng
用泥土塑成的人像和用桃木刻制的木偶。战国时孟尝君将往秦,苏代以土偶遇水,虽损毁仍归于土;木偶遇水则漂流不知所终为譬喻,来劝止他的故事。见《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
《国语辞典》:胸像  拼音:xiōng xiàng
由头顶到胸部为止的人像。
《国语辞典》:巴羔子  拼音:bā gāo zi
骂人的话。指人像乌龟一样,畏缩不前。
《国语辞典》:班鸠跌弹(班鸠跌弹)  拼音:bān jiū dié dàn
人像中了弹的鸽子一样,再也不能咕噜咕噜的说话了。形容人伤心难过的样子。《金瓶梅》第六○回:「我只说你日头常晌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你班鸠跌了弹,也嘴答谷了。」也作「斑鸠跌弹」。
《国语辞典》:石膏像  拼音:shí gāo xiàng
用石膏所作成的各种人像。常用于素描习作,为一种艺术品。
《漢語大詞典》:金铜仙人(金銅仙人)
金铜铸造的仙人像。(1)指 汉武帝 时所作以手掌举盘承露的仙人。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 魏明帝 青龙 元年八月,詔宫官牵车西取 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 诸王孙 李长吉 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清 孙枝蔚 《陆放翁研歌为毕载积题》诗:“古来得失何事无,金铜仙人来 魏 都。”(2)指漏壶上指示时刻的仙人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 唐 李善 注:“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漢語大詞典》:老人星图(老人星圖)
即寿星图。一种绘有寿星仙人像的画,旧时多用于寿庆。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八:“ 陈恭公 初罢政,判 亳州 。年六十九,遇生日,亲族往往献老人星图以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