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3,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谢家池
投充
农户
寄死
侯万户
公寓
村户
离房
寒庖
灶神
麟绂
陵户
家拜
边户
山步
《漢語大詞典》:谢家池(謝家池)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诗人家中的池塘。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怪鶯儿乱啼,惊蝶梦初回,正春风草满 谢 家池。” 明 宋濂 《题常牧溪五燕图》诗:“髣髴 谢 家池上见,柳丝烟煖水溶溶。”亦省称“ 谢池 ”。 宋 晏几道 《木兰花》词:“晚红初减 谢 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 元 钱抱素 《台城路》词:“念 贾 阁香空, 谢 池诗冷,流水斜阳,旧游那是旧风景。”参见“ 谢池草 ”。
《漢語大詞典》:谢池草(謝池草)
《南史·谢惠连传》:“族兄 灵运 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 惠连 輒得佳语’。尝於 永嘉 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后遂以“谢池草”为怀念弟弟之典。 明 何景明 《除夕和以道怀弟之作》:“相怜 谢 池草,明日又春华。”亦省作“ 谢草 ”。 清 张廷潞 《送魏定野归柏乡》诗:“ 莱 衣爱日春方永, 谢 草关情梦未安。”
分類:怀念弟弟
《漢語大詞典》:投充
(1).投靠权势人家充当奴仆以得到庇护。《清会典事例·户部·户口》:“八年諭,投充人有生事扰民者,本主及该佐领,如知情皆连坐。”清史稿·食货志一:“其户下人祖父或係契买,或係 盛京 带来,或係带地投充,分别注明。”
(2).投往充当。 清 洪升 《长生殿·驿备》:“老爹,有一个投充女工的老婆子在外。”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六:“我初到 莫斯科 时曾经遇见一共产党,这次他去投充志愿军,也死在里面。”
《國語辭典》:农户(農戶)  拼音:nóng hù
依行政院农委会定义,「农户」指从事农作物之栽培,家畜、家禽及蜂、蚕之饲养等农牧生产事业,或兼有以农业产品、农业设备、场所等提供民众休閒游乐之农业活动事业,且其耕地面积、饲养数量及全年出售或自用之自营农畜产品价值达特定标准之一般家庭。
《漢語大詞典》:寄死
谓死在所依附的人家中。史记·佞幸列传:“﹝ 邓通 ﹞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分類:依附人家
《国语辞典》:侯万户(侯万户)  拼音:hóu wàn hù
封为万户侯,享有万户人家的封邑。宋。李好古〈谒金门。花过雨〉词:「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國語辭典》:公寓  拼音:gōng yù
可供多户人家居住的寓所,为多层或多排的住宅建筑物。
《漢語大詞典》:村户
乡村人家。 唐 岑参 《寻巩县南李处士别居》诗:“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 萧红 《夜风》:“真的×军要杀小户人家吗?怎么都潜进破落村户去?”
《漢語大詞典》:离房(離房)
(1).犹别室。汉书·扬雄传上:“芳酷烈而莫闻兮,不如襞而幽之离房。” 颜师古 注:“离房,别房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离房乍设,层楼间起。” 张铣 注:“离房,侧室也。”
(2).指众多人家。《文选·左思〈蜀都赋〉》:“闤闠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吕延济 注:“离犹异也。言房室虽异,机杼和鸣。”
《漢語大詞典》:寒庖
贫寒人家的厨房。 宋 史子玉 《枸杞赋》:“悯寒庖之屡空,笑盛饌之莫知。” 宋 苏轼 《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诗:“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國語辭典》:灶神  拼音:zào shén
民间供奉于厨房,为掌管一家祸福、财气的神祇。也称为「灶君」、「灶王爷」。
《漢語大詞典》:麟绂
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里人家……征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击麟角,信宿而麟去。"后因以"麟绂"指祥瑞。
《漢語大詞典》:陵户
守护帝王陵墓的人家。魏书·任城王元顺传:“ 顺 不达其旨,闻害衣冠,遂便出走,为陵户 鲜于康奴 所害。”新唐书·礼乐志四:“ 建初 、 启运陵 如 兴寧 、 永康陵 ,置署官、陵户。”
《漢語大詞典》:家拜
政府派人去某人家中授予官职,以示礼遇。后汉书·徐稺传:“时 陈蕃 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 稺 不免之,既謁而退。 蕃 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 太原 太守,皆不就。” 李贤 注:“家拜,就家而拜之也。”
《漢語大詞典》:边户(邊户)
居住边地的人家。 宋 欧阳修 《边户》诗:“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宋史·蔡挺传:“ 夏 人大入, 挺 尽敛边户入保,戒诸砦无出战。” 清 查慎行 《八月初六日发唐山营初入蒙古界》诗:“边户生涯资射猎,天家甌脱变畊桑。”
《漢語大詞典》:山步
山脚水旁人家聚居之处。 宋 陆游 《晚闻庭树鸦鸣有感》诗:“残骸幸强健,沽酒遍山步。”自注:“乡语谓湖山间小聚为山步。” 清 曹寅 《送亮生南还即和留别诗兼寄些山先生》:“山步若邀斑杖健,北湖长望惜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