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达本(達本)
谓通晓天理、人心等本源。 唐 宋之问 《浣纱篇赠陆上人》:“自昔专娇爱,袭玩唯矜奢。达本知空寂,弃彼犹泥沙。” 宋 王安石 《寓言》诗之三:“未能达本且归根,真照无知岂待言。” 明 李贽 《答邓子阳书》:“於伦物上加明察,则可以达本而识真源。”
《國語辭典》:噰噰  拼音:yōng yōng
鸟声和鸣的样子。《尔雅。释诂》:「关关噰噰,音声和也。」《楚辞。王逸。九思。怨上》:「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
《國語辭典》:幸福  拼音:xìng fú
平安吉祥,顺遂圆满。如:「追求幸福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文明小史》第四○回:「有这般幸福,那个不愿?」
《國語辭典》:烦人(煩人)  拼音:fán rén
扰人,使人厌烦。如:「他时常出难题烦人,大家看到他都退避三舍。」
《漢語大詞典》:幻惑
犹眩惑。谓迷乱人心以行诈骗。《六韬上贤》:“伪方异伎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贺玄景 ﹞自称五戒贤者,同为妖者十餘人,於 陆浑山 中结草舍,幻惑愚人子女,倾家产事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此是屈死之鬼,所以假托人形,幻惑年少。”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 元 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於人间。”
《漢語大詞典》:顺志(順志)
顺从自己或他人心意。《书·说命下》“惟学逊志” 孔 传:“学以顺志,务是敏疾,其德之脩乃来。”《楚辞·贾谊〈惜誓〉》:“ 梅伯 数諫而致醢兮, 来革 顺志而用国。” 王逸 注:“ 来革 , 紂 佞臣也。言 来革 佞諛,从顺 紂 意,故得显用,持国权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克昌:“请仍去,彼顺志者且復来矣。”
《漢語大詞典》:收恩
谓施恩惠以笼络人心。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大臣执政,不当收恩避怨。”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下》:“焉以为有司当执法,而人主贵收恩。”
《國語辭典》:三幡  拼音:sān fān
比喻色、色空、观三者。道家认为此三者最易摇动人心。《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清。姚鼐〈九月八日偕叶治三陈硕士从弟仪筐侄彦卬谒明孝陵游览灵谷寺晤其方丈僧祇园〉诗:「寘彼万古怀,企此三幡通。」
《国语辞典》:虚船(虚船)  拼音:xū chuán
无人的空船。比喻人心胸坦荡。语出《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漢語大詞典》:淫巫
惑乱人心的巫师。 唐 柳宗元 《贞符诗序》:“其言类淫巫瞽史,誑乱后代。”新唐书·文艺传中·苏源明:“彼淫巫愚祝,妄有关説,甚不可九也。” 清 周树槐 《宋景公论》:“ 楚 之天,独 昭王 、 孔子 知之尔?此淫巫瞽史不絶於后世也歟!”
《國語辭典》:三鉴(三鑑)  拼音:sān jiàn
三种正人心身的标准。《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漢語大詞典》:真印
禅宗谓直指人心、教外别传的心印。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初, 达摩 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真印。” 唐 刘禹锡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同躋智地,密付真印。”
《國語辭典》:混冥  拼音:hùn míng
1.没有终始、迹象。《庄子。天地》:「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冥。」
2.蒙昧未开化的状态。《淮南子。俶真》:「古之人有处混冥之中,神气不荡于外,万物恬漠以愉静。」唐。柳宗元〈南岳弥陀和尚碑〉:「虚无混冥道乃融,圣神无迹示教功。」
3.人的心中。《淮南子。缪称》:「在混冥之中,不可谕于人。」
《國語辭典》:体解(體解)  拼音:tǐ jiě
1.支解牲体。《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唐。孔颖达。正义:「王为公侯设宴礼,体解节折升之于俎。」《国语。周语中》:「净其巾羃,敬其祓除,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
2.古代分解肢体之酷刑。《楚辞。屈原。离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
3.体会了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
《漢語大詞典》:逢意
谓迎合他人心意。 宋 岳珂 桯史·宸奎坚忍字:“时 孝宗 鋭志大功,新进逢意,务为可喜,效每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