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点穴(點穴)  拼音:diǎn xué
1.相传有点穴法,运功于手指,点人的穴道,可以使人动弹不得、麻木晕厥或受伤。
2.术数用语。堪舆家称地脉停落之处「龙穴」,择龙穴结聚之处为墓地,称为「点穴」。《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卜老又还替他请了阴阳徐先生;自己骑驴子,同阴阳下去点了穴。」《红楼梦》第七○回:「贾琏无法,只得又和时觉说了,就在尤三姐之上点了一个穴,破土埋葬。」
《國語辭典》:兔儿爷(兔兒爺)  拼音:tù ér yé
1.月中玉兔。《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那对鸡冠花儿,算是月亮里的婆娑树;那两枝子白花藕,是兔儿爷的剔牙杖儿。」
2.中秋节应景的土制兔形小玩具。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兔儿爷摊子》:「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3.中国福建一带民间信仰的神祇,掌管消灾治病及护卫同性爱情。也称「兔儿神」。见清。袁枚《子不语。卷一九。兔儿神》。
《漢語大詞典》:护商(護商)
保护商人人身安全或护送商品安全到达目的地的一种行业。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三节:“两路水陆运输、护商、旅店、商贩等业及依附为生的人数当不下百万。”
《漢語大詞典》:彭尸
道家说人身有三尸虫,圴有大害,上尸 彭倨 好宝物,中尸 彭质 好五味,下尸 彭矫 好色欲,合称为“彭尸”。 宋 范成大 《不寐》诗:“彭尸不得去,罡骑无行色,主客两愁绪,虚室浪生白。”参见“ 三尸 ”、“ 三彭 ”。
《漢語大詞典》:遐狄
(1).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后皇》:“沇沇四塞,遐狄合处,经营万亿,咸遂厥宇。”
(2). 长狄 。本谓 狄 族的一支,其人身材高大。后世遂塑像以镇殿堂。《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爰有 遐狄 ,镣质轮菌,坐高门之侧堂,彰圣主之威神。” 李周翰 注:“ 遐狄 、 长狄 也,古之长人。以银铸之,其形质轮菌然而高,皆坐於门侧堂上,以明帝王威神。”
《漢語大詞典》:私面
(1).古谓使者非因公事而以私人身份见国君。周礼·秋官·司仪:“及礼,私面,私献,皆再拜稽首,君答拜。” 郑玄 注:“私面,私覿也。” 孙诒让 正义:“《聘义》亦云:‘宾私面私覿。’面与覿为二。此经及左传直以私覿为私面者,以覿面义同通称。”左传·昭公六年:“﹝ 楚 公子 弃疾 ﹞辞不敢见。固请,见之,见如见王,以其乘马八匹私面。”参见“ 私覿 ”。
(2).谓居官者以私事相见;私自会见。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 权 遣 瑾 使 蜀 通好 刘备 ,与其弟 亮 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太平广记卷四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汾:“妾乃山下 张 家女也。夕来以父母暂过东村,窃至於此,私面君子,幸无责也。”
《漢語大詞典》:私觌(私覿)
(1).谓私以礼物拜会出使国之国君。礼记·聘仪:“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覿,致饔餼。” 陈澔 集说:“私覿,私以己礼物覿见主国之君。”荀子·大略:“聘,问也;享,献也;私覿,私见也。” 王先谦 集解:“私覿,以臣礼见,故曰私见。” 唐 储光羲 《尚书省受誓诫贻太庙裴丞》诗:“裴回念私覿,悵望临清汜。”
(2).指私觌之礼物。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贡图传〉序》:“乃詔太子詹事 韦宗卿 、祕书少监 吕述 往蒞宾馆,以展私覿,稽合同异。”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二年:“今日养兵之外,又有岁币;岁币之外,又有私覿;私覿之外,又有正旦、生日之使。”
(3).同僚间的非公事相见。南史·萧惠基传:“尚书令 王俭 朝宗贵望, 惠基 同在礼阁,非公事不私覿焉。”
《國語辭典》:转嫁(轉嫁)  拼音:zhuǎn jià
1.女子改嫁。如:「先生过世多年了,她一直不肯转嫁。」
2.将所应承受的负担、罪名、损失等加诸在别人身上。如:「商家有时会将营业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国语辞典》:违警(违警)  拼音:wéi jǐng
违反违警罚法中的规定。如妨害秩序安宁、妨害交通、妨害风俗、妨害卫生、妨害公务、诬告伪證或湮灭證据、妨害他人身体财产。本法已于民国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废止。
《国语辞典》:体毛(体毛)  拼音:tǐ máo
人身体上的毛发。如:「一般来说,西方人的体毛较东方人浓密。」
《漢語大詞典》:案摩
医疗方法之一。用手在人身上推、按、捏、揉,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神经功能。《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穀五药养其病” 贾公彦 疏引 汉 刘向 曰:“ 扁鹊 治 赵太子 暴疾尸蹷之病,使 子明 炊汤, 子仪 脉神, 子术 案摩。”案,一本作“ 按 ”。
《国语辞典》:斗斋(斗斋)  拼音:dǒu zhāi
道家指在庚申日吃素。道家认为人身中有三尸神为邪魔。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凡庚申日尸鬼竞乱,上白天曹,下讼地府,述人过误,故精神燥秽,应清斋不寐,警备修养,勿使三尸神出。
《漢語大詞典》:刺剟
古代的一种酷刑,以铁器刺人身体。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贯高 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復言。” 司马贞 索隐:“掇亦刺也。”按,汉书剟作“爇”。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以铁刺之,又烧灼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某怒,拉繫树上,榜笞刺剟,逼立‘无悔状’。”
《漢語大詞典》:涅文
古时在人身上刺的黑色文字或图案。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狄青王伯庸同在枢府》:“ 狄青 、 王伯庸 同在枢密府, 王 常戏 狄 之涅文云:‘愈更鲜明。’ 狄 云:‘莫爱否?奉赠一行。’”
《漢語大詞典》:涅墨
在人身上刺字或图案,再涂以墨作标志。古代五刑之一有墨刑。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周书有涅墨之刑。”
《國語辭典》:污点(汙點)  拼音:wū diǎn
1.沾染上的污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又拿自己衣服,代他拭了个污点。」
2.引申为行为上的缺失。如:「不怕处事不慎而留下污点,怕的是知错不改,就连洗刷自新的机会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