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17,分335页显示  上一页  268  269  270  271  272  274  275  276  27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赤脚仙人
赤弁丈人
赤道人种
饎人
稠人广坐
貙人
楚楚动人
楚楚可人
楚人一炬
雠人相见,分外眼明
出入人罪
出人命
出人头地
出人望外
出人意表
《漢語大詞典》:赤脚仙人
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姓 李 。 宋 王明清 《挥尘后录》卷一载: 仁宗 母 李后 ,曾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而下云:来为汝子。后召幸有娠而生 仁宗 。 仁宗 幼年,每穿履袜,即亟令脱去,常徒步禁掖,宫中皆呼为 赤脚仙人 。 赤脚仙人 ,盖古之得道者 李君 也。按, 宋 代统治者崇奉道教,后人因以附会。亦称“ 赤脚大仙 ”。 宋 赵溍 《养疴漫笔》:“ 真宗 久无嗣,用方士拜章至上帝所,有 赤脚大仙 微笑,上帝即遣大仙为嗣。”《水浒传》第一回:“这 仁宗皇帝 ,乃是上界 赤脚大仙 。”
分類:道教仙人
《漢語大詞典》:赤弁丈人
见“ 赤卒 ”。
《國語辭典》:赤卒  拼音:chì zú
蜻蛉的别名。参见「蜻蛉」条。晋。崔豹《古今注。卷中。鱼虫》:「蜻蛉,一曰蜻蝏,……小而赤者曰赤卒。」
分類:赤色蜻蜓
《漢語大詞典》:赤道人种
也称“尼格罗人种”、“黑色人种”。居住在亚洲及沿海岛屿的种族群。共同特征是:皮肤及眼珠棕色或棕黑色,头发黑色、从微卷到密结成小圆球,低鼻梁,身材高矮不等,体毛较少。
《漢語大詞典》:饎人
掌炊事的官。周礼·地官·序官:“饎人,奄二人。”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饎人,主炊官也。”
分類:炊事
《國語辭典》:稠人广坐(稠人廣坐)  拼音:chóu rén guǎng zuò
人数众多。《梁书。卷三五。萧子恪传》:「天监十六年,始预九日朝宴,稠人广坐,独受旨云:『今云物甚美,卿得不斐然赋诗。』」《三国演义》第二回:「如玄德在稠人广坐,关、张侍立,终日不倦。」也作「稠人广众」。
分類:公共场合
《漢語大詞典》:貙人
古代散居 长江 、 汉水 一带的部族。俗传其人能化形为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江 汉 之域,有貙人。其先, 禀君 之苗裔也。能化为虎。 长沙 所属蛮县 东高 居民,曾作槛捕虎。槛发,明日,众人共往格之,见一亭长,赤幘大冠,在槛中坐。因问:‘君何以入此中?’亭长大怒曰:‘昨忽被县召,夜避雨,遂误入此中。急出我!’曰:‘君见召,不当有文书耶?’即出怀中召文书。於是即出之。寻视,乃化为虎,上山走。或云:‘貙虎化为人,好著紫葛衣,其足无踵。虎有五指者,皆是貙。’”
《漢語大詞典》:楚楚动人(楚楚動人)
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清 徐瑶 《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 清 陈天华 《狮子吼》第四回:“﹝ 女鐘 ﹞生得明眸皓齿,虽不擦脂抹粉,却有天然的姿色,楚楚动人。” 欧阳予倩 《潘金莲》第二幕:“说着坐下,扭过头去,背上觉得微微的颤动,极其楚楚动人之致。”
《漢語大詞典》:楚楚可人
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惬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与语,了无惊猜,亦不作态,楚楚可人。” 苏曼殊 《碎簪记》:“此数片小花,作金鱼红色者,亦楚楚可人。”
《漢語大詞典》:楚人一炬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引兵西屠 咸阳 ,杀 秦 降王 子婴 ,烧 秦 宫室,火三月不灭。”后因以“楚人一炬”概指此事。 唐 杜牧 《阿房宫赋》:“戍卒叫, 函谷 举, 楚 人一炬,可怜焦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秦蜀:“则是天下之书虽焚,而博士官犹有存者,惜乎入 关 收图籍而不及此,竟为 楚 人一炬耳。”《冷眼观》第二一回:“﹝ 秦 ﹞横暴达於极点,卒演成 楚 人一炬之惨剧。”
《漢語大詞典》:雠人相见,分外眼明(讎人相見,分外眼明)
谓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看见了这廝,便好道‘讎人相见,分外眼明’,向厅前揪撏摑打。”《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见了大怒。讐人相见,分外眼明。” 清 李渔 《比目鱼·偕亡》:“远远望见那姓 钱 的来了,自古道‘讐人相见,分外眼明’,且看他如何相待。”
《漢語大詞典》:出入人罪
犹言枉断人罪。 宋 王禹偁 《用刑论》:“后以制誥舍人领廷尉,朝夕閲视,亦少详矣。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金史·章宗纪四:“诸按察司体访不实,輒加纠劾者,从故出入人罪论。”明史·刑法志一:“有依此律出入人罪者,以故论。”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续史:“都御史 王文 諂事 振 ( 王振 ),乃诬公出入人罪,繫狱当死,人皆危之。”
《國語辭典》:出人命  拼音:chū rén mìng
死了人,发生了命案。如:「有人斗殴,出人命了!赶快报警。」
分類:人员
《國語辭典》:出人头地(出人頭地)  拼音:chū rén tóu dì
让他高出一头。语本宋。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后指超越他人,独露头角。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七出:「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建奇功。」《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勉强送他学堂攻书,资性聪明,过目不忘,吟诗作赋,无不出人头地。」
《漢語大詞典》:出一头地(出一頭地)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读 軾 ( 苏軾 )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谓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出一头地”喻高人一着。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七:“道德识见以至於文章语言,须向古人中出一头地,方始立得脚住。”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钱文敏 尚书虽师之而好为 黄子久 一派,其气象雄迈,固自另出一头地。”亦省作“ 出一头 ”。 宋 苏轼 《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尚欲放子出一头,酒醒梦断四十秋。”
《漢語大詞典》:出人望外
犹出人意表。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每族里间计较家事,极为退懦卑约,示若无有,人或颇忽易,逮其一旦设张丰大,出人望外数等,人皆惊不意,以为何术能然,直以为勉强然尔;至其久无不然。”
《國語辭典》:出人意表  拼音:chū rén yì biǎo
出乎意料之外。《南史。卷二六。袁湛传》:「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新义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若题起女工一事,飞针走线,出人意表。」也作「出人意料」、「出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