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42,分677页显示  上一页  381  382  383  384  385  387  388  389  39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秋实
奥学
游学
具眼
穷民
疏贱
四裔
向道
枵腹
诗魔
斲轮
内人
宋人
深识
游手
《漢語大詞典》:秋实(秋實)
(1).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管子·国蓄:“春赋以歛繒帛,夏贷以收秋实。” 汉 王充 论衡·异虚:“见春之微叶,知夏之有茎叶,覩秋之零实,知冬之枯萃,桑穀之生,其犹春叶秋实也。” 宋 梅尧臣 《凝碧堂》诗:“今来莲已枯,碧水堕秋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七:“只是场师消遣法,不求秋实不看花。”
(2).比喻人的德行成就。三国志·魏志·邢颙传:“採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励行,秋实也。”
(3).喻指有德行的人。晋书·应詹传:“收春华於京輦,採秋实於巖藪。”
《漢語大詞典》:奥学(奥學)
(1).高深的学问。 唐 岑参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诗:“高文出《骚》,奥学穷讨賾。”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雄词冠於一时,奥学穷乎千古,图书兼蓄,精博两全。”宋史·田锡王禹偁等传论:“ 禹偁 制戎之策,厥后果符其言,而醇文奥学,为世宗仰。”
(2).指学识渊深的人。旧唐书·郑覃传:“经籍错讹,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準 后汉 故事,勒石於太学。”
《國語辭典》:游学(游學)  拼音:yóu xué
1.周游各地以讲学。《韩非子。五蠹》:「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2.离家至外地求学。《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自游学十年乃归乡里。」也作「游学」。
3.受学。《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赞曰》:「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國語辭典》:游学(遊學)  拼音:yóu xué
1.到远处或国外求学。《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因他家道殷富,父母钟爱,把他纵容得志气极高,向父母要了些银子,到上海游学。」也作「游学」。
2.从事学习。《汉书。卷八二。王商史丹傅喜传。史丹》:「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國語辭典》:具眼  拼音:jù yǎn
1.具有鉴别事物的眼光。《宋史。卷三九四。谢深甫传》:「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
2.具有鉴别事物眼光的人。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漂母》:「楚汉皆豪杰,无一人知信者,虽高祖亦不知,仅一萧相国,亦以与语故奇之,而母独识拔于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
《國語辭典》:穷民(窮民)  拼音:qióng mín
1.贫穷的人。《墨子。非命上》:「昔上世之穷民,贪于饮食,惰于从事,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饥寒冻馁之忧至。」
2.孤苦无依的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漢語大詞典》:疏贱(疏賤)
亦作“疎贱”。
(1).指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韩非子·主道:“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汉书·梅福传:“博览兼听,谋及疏贱。”《晋书·熊远传》:“求才急於疏贱,用刑先於亲贵,然后令行禁止,野无遗滞。” 唐 白居易 《拣贡橘书情》诗:“踈贱无由亲跪献,愿凭朱实表丹诚。” 宋 陆游 《辞免赐出身状》:“重念某一介疏贱,行能无取。”
(2).谓关系疏远,地位低下。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疏贱者奋飞以择木,縶制者曲从而朝隐。”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臣闻古者所以採庶人之议,为其疏贱而无嫌也。” 清 陈维嵩 《水龙吟·上观察金长真先生》词:“伏謁辞疎贱,况盈盈 鄂君 舟便。”
(3).疏远轻视。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卷下:“盖 元 朝任官,惟尚门第,非国人右族,不轻授以爵位,至於南产,尤疎贱之。”
《國語辭典》:四裔  拼音:sì yì
四方边远的地方。《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文选。班固。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
《漢語大詞典》:向道(嚮道)
(1).指引道路。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嚮道者,不亦勤乎?” 朱熹 考异:“所谓人者,指应举者而言。为之作嚮道者,谓指引其道路所嚮。”
(2).指引路或引路的人。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内地奸人诱使为 苗 嚮道,阑入攫取人畜。”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昔 镇南王 不用嚮道,率众深入,不战自溃。”参见“ 嚮导 ”。
谓向慕道义。 宋 苏轼 《策略二》:“今者曾不得岁月之暇,则夫礼乐刑政教化之源,所以使天下回心而嚮道者,何时而议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八旗子弟等﹞不必读书嚮道,以充其识力,由少爷而老爷、而大老爷、而大人、而中堂,红顶花翎,贯摇头上,尚书侍郎,殆若天职。”
《國語辭典》:向导(向導)  拼音:xiàng dǎo
引领、指导。《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时以郭乐师为向导,药师前驱至浚州。」
《國語辭典》:向导(嚮導)  拼音:xiàng dǎo
1.带路。如:「为了寻找遭遇山难的人,警方特请熟悉山路的原住民在前向导。」
2.带路的人。如:「爬山时,一定要请一位熟悉山路的向导带路。」
《國語辭典》:枵腹  拼音:xiāo fù
空著肚子。宋。陆游 幽居遣怀诗:「大患元因有此身,正须枵腹对空囷。」宋。范成大除夜感怀〉诗:「匏瓜谩枵腹,蒲柳无真姿。」
《國語辭典》:诗魔(詩魔)  拼音:shī mó
1.诗的作法、风格流入邪途,不合正道。唐。白居易与元九书〉:「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
2.好吟成癖。唐。白居易閒吟〉诗:「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閒吟。」唐。李中落花诗:「残红引动诗魔,怀古牵情奈何?」
《國語辭典》:斲轮(斲輪)  拼音:zhuó lún
1.砍伐木材,制造成车轮。《庄子。天道》:「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2.比喻技艺精练,经验丰富。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诗:「人云太痴绝,我自斲轮妙。」
《漢語大詞典》:斲轮手(斲輪手)
亦作“斵轮手”。 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人。后常喻指诗文等方面的高手。 宋 苏轼 《嘲子由》诗:“妙哉斵轮手,堂下笑 桓公 。”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去路縹緲中仍收束完密,神不外散,是为斲轮手。”
《國語辭典》:内人(內人)  拼音:nèi rén
1.宫人。多指宫中的女官或宫女。《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却说后唐明宗归天,闵帝即位,应有内人,尽令出外嫁人。」
2.旧时泛指妻妾。《礼记。檀弓下》:「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
3.唐称宫妓。唐。张祜 春莺啭诗:「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唐。崔令钦《教坊记》:「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
4.称亲近的人。多指同一家族的人。《荀子。法行》:「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远乎?」
5.称谓。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如:「这是我内人。」也作「内子」。
《漢語大詞典》:宋人
指 周 代 宋国 人。 宋 人为 殷商 后代,受到 周人 的歧视,被讥为“蠢殷”、“顽民”。因此,在先 秦 旧籍中, 宋 人常被作为“蠢人”的代称。庄子·逍遥游:“ 宋 人资章甫而适诸 越 , 越 人断髮文身,无所用之。”孟子·公孙丑上:“ 宋 人有閔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韩非子·五蠹:“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为 宋国 笑。”参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
《漢語大詞典》:深识(深識)
(1).谓见识深远。 汉 班彪 《王命论》:“超然远览,渊然深识。”后汉书·杜林传:“古之明王,深识远虑。”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华 著论言龟卜可废,可谓深识之士矣。”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 海瑞 ﹞真是錚錚一汉子,但只是有些风颠,又寡深识。”
(2).指有深刻见识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以长才而遇深识,则不待歷试,而相知之情已审矣。”
(3).深知,深刻了解。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六·隐逸:“ 李德裕 称之曰:‘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 严光 之比。’非但善状 志和 ,亦且深识 严光 。”
《國語辭典》:游手  拼音:yóu shǒu
1.空手。《仪礼。聘礼》:「大夫二手授栗」句下汉。郑玄。注:「受授,不游手,慎之也。」
2.閒荡无所事事。《金史。卷三。太宗纪》:「苟不务本业而抑游手,欲上下皆足,其可得乎?」也作「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