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42,分677页显示  上一页  390  391  392  393  394  396  397  398  39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奸赃
狼虎
残贼
有禄
穷僻
豪迈
鬼魅
硕学
勇敢
夏虫
暴乱
灵修
凶逆
噍类
完人
《漢語大詞典》:奸赃(姦贓)
亦作“ 姦臧 ”。
(1).谓不法受贿。史记·张丞相列传《邴吉传》:“ 显 ( 邴显 )为吏至太僕,坐官耗乱,身及子男有姦赃,免为庶人。”后汉书·苏章传:“故人为 清河 太守, 章 行部案其姦臧。”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周永懿 贪暴不法,前使者惮其凶狡,置不敢问,公具得其姦赃,即遣吏就捕,械送於狱。”
(2).指不法受贿的人。
《漢語大詞典》:狼虎
(1).狼与虎。 汉 焦赣 《易林·大畜之复》:“狼虎结谋,相聚为儔,同嚙牛羊,道絶不通,病我商人。”《说岳全传》第七一回:“来至一个村中,俱是恶狗,形如狼虎一般。”
(2).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追逮证验,穷根寻叶,狼虎满路,狴牢充塞。”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鸞皇婴雪刃,狼虎犯云屏。”《三国演义》第二六回:“欲离万丈蛟龙穴,又遇三千狼虎兵。”
《國語辭典》:残贼(殘賊)  拼音:cán zé
1.凌虐、迫害。《淮南子。兵略》:「贪昧饕餮之人,残贼天下,万人搔动。」《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2.凶残的贼人。《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馀罪人击公,何苦乃与公挑战!」唐。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漢語大詞典》:有禄
(1).谓生,生存。书·君奭:“ 武王 惟兹四人尚迪有禄。” 周秉钧 易解:“有禄,谓生也;古称死为无禄,故知生为有禄矣。”
(2).指有禄位的人。 汉 袁康 越绝书·请籴内传:“ 吴王 率其有禄与贤良遯而去。”
《漢語大詞典》:穷僻(窮僻)
(1).亦作“ 穷辟 ”。贫穷偏僻。《淮南子·原道训》:“处穷僻之乡,侧谿谷之间。”汉书·萧何传:“ 何 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宋 苏轼 《新城陈氏园》诗:“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严感遇:“﹝ 严 ﹞居山中穷僻处,忍飢赋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她﹞就是跟 徐凤英 到 古北口 外收租时见过那险峻的山峦和穷僻的乡村。”
(2).贫困不遇。战国策·韩策二:“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 政 独安可嘿然而止乎?”
(3).指贫困不遇之时、地或人。 汉 王充 论衡·艺增:“言鹤鸣九折之泽,声犹闻於天,以喻君子修德穷僻,名犹达朝廷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越王 ﹞乃使羣臣身问疾病,躬视死丧,不厄穷僻,尊有德,与民同苦乐。”
(4).谓诗风清苦,用字冷僻。诗话总龟后集·苦吟引 宋 魏泰 《隐居诗话》:“ 孟郊 诗蹇澁穷僻,瑑削不暇,苦吟而成。”
《國語辭典》:豪迈(豪邁)  拼音:háo mài
气度宽广、性情豪放。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宋史。卷四二八。道学传二。李侗传》:「姿禀劲特,气节豪迈。」
《國語辭典》:鬼魅  拼音:guǐ mèi
妖魔鬼怪。《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且说契丹主初攻内丘时分,死伤颇多,又有月食,军中屡有鬼魅之妖,契丹主忧惧,遣使与汉通和。」
《漢語大詞典》:硕学(碩學)
(1).博学;学问渊博。后汉书·儒林传论:“夫书理无二,义归有宗,而硕学之徒,莫之或徙,故通人鄙其固焉。”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 班固 硕学,尚云赞颂相似; 陆机 鉤深,犹称碑赋如一。”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 欧阳文忠公 脩 鸿文硕学,宗工大儒。”
(2).指博学的人。西京杂记卷一:“ 成子 ( 弘成子 )后病,吐出此石,以授 充宗 ( 五鹿充宗 ), 充宗 又为硕学也。”宋书·百官志下:“ 汉东京 图籍在 东观 ,故使名儒硕学,著作 东观 ,撰述国史。”明史·儒林传序:“制科取士,一以经义为先,网罗硕学。” 梁启超 《译印政治小说序》:“在昔 欧洲 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学,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经歷,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一寄之於小説。”
《國語辭典》:勇敢  拼音:yǒng gǎn
有勇气,敢于作为。《周书。卷二九。侯植传》:「寻而天下丧乱,群盗蜂起,植乃散家财,率募勇敢讨贼。」
《國語辭典》:夏虫(夏蟲)  拼音:xià chóng
1.夏天的虫。唐。元稹 表夏诗一○首之七:「莫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宋。吕本中记夜〉诗:「夏虫盛百族,此物尤猖狂。」
2.比喻见识受局限的人。语出《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宋。杨万里荔枝歌〉:「粤犬吠雪非差事,粤人语冰夏虫似。」
《漢語大詞典》:夏虫语冰(夏蟲語冰)
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篤於时也。” 清 王韬 《六合将混为一》:“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醯鷄处瓮,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李善 注:“言浅近小智,同乎夏虫,今既哂之,故整翮思矫也。” 张铣 注:“夏虫不知冬有寒冰,亦犹小智不识高道,故笑之。” 宋 梅尧臣 《中伏日永叔遗冰》:“巨块置我前,凝结造化移。畏冷不敢食,有类夏虫疑。”
《國語辭典》:暴乱(暴亂)  拼音:bào luàn
1.用暴力、违法的行动所制造的动乱。《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告,危在旦夕。」
2.制造暴动的人。《书经。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漢語大詞典》:灵修(靈修)
亦作“ 灵脩 ”。
(1).指 楚怀王 。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王逸 注:“灵,神也。脩,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諭君。”汉书·扬雄传上:“灵修既信 椒兰 之唼佞兮,吾纍忽焉而不蚤睹?”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灵修, 楚王 也。” 郑泽 《壬寅春日谒屈子祠》诗:“犀甲 吴 戈悲 战国 ,女萝山鬼怨灵修。”
(2).泛指君主。 清 钱谦益 《资德大夫忠宪高公神道碑铭》:“公之忠君爱国,死而弥篤。灵修美人之思,有餘恫焉!”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自序》:“美人香草,貌託灵脩。”
(3).指贤德明哲的人。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灵修忽尔逝,岁晏劳予心。”
(4).指美好的声名。 清 魏源《杂诗》之三:“感此大化奔,惧为造物腐。灵修不早立,百岁如过雨。”
(5).指思慕的恋人。 清 方朝 《大江吟》:“青鸟欲语意夷犹,天路险阻怀灵修。白日西驰不我留,长歌徙倚增离忧。”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予怀渺渺,灵修尚隔中央,只恐弃我如土。”参阅诗·秦风·蒹葭
(6).指神灵。《宋史·乐志十二》:“灵修戾止,詔以毛血。” 明 沈贞 《乐神曲·城隍》:“民不惊兮志定,眷灵修兮作民命。”
《國語辭典》:凶逆  拼音:xiōng nì
1.凶狠忤逆。《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传》:「汝等凶逆,逼迫天子,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三国。魏。曹丕《典论。奸谗》:「皆近取乎骨肉之间,以成其凶逆。」
2.凶狠暴逆之人。《后汉书。卷二十六。伏湛传》:「臣隆奉使无状,受执凶逆,虽在困厄,授命不顾。」《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
《國語辭典》:噍类(噍類)  拼音:jiào lèi
能吃东西的物类,通常指活著的人。南朝梁。任昉〈策梁公九锡文〉:「含冤抱痛,噍类靡馀。」《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会童贯已诛,其大校李福承师正之军以叛,遂掠菑、青间,胁从至四万人,所过无噍类。」
《國語辭典》:完人  拼音:wán rén
人格圆满,道德、学识、行为毫无缺点的人。《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自古至今,有几个完人?我们如今,也只好略迹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