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42,分677页显示  上一页  391  392  393  394  395  397  398  399  40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弃人
木人
桀黠
大材
小户
夜叉
信人
英伟
功能
食力
卑贱
夏畦
权利
同谋
白丁
《漢語大詞典》:弃人(棄人)
(1).被遗弃的人;废人。老子:“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汉 贾谊 新书·春秋:“君亦使君之贵优,将君之爱鹤,以为君战矣。我儕弃人也,安能守战?” 明 归有光 《圣人之心公天下》:“彼世之瞽者、刖者、宫者,莫不以为弃人也。” 清 尤侗 《南陈北李》诗:“ 南京 有一 陈 ,太学无弃人; 北京 有一 李 ,太学多端士。”
(2).指因罪被流放的人。管子·问:“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 尹知章 注:“弃人,谓有过不齿,投之四裔者也。”
(3).遗弃人才。左传·昭公元年:“ 莒展 之不立,弃人也夫!人可弃乎?”
(4).失去人心。国语·晋语一:“今不据其安,不可谓能谋;行之以齿牙,不可谓得人……弃人失谋,天亦不赞。” 韦昭 注:“行之以齿牙为弃人,不据其安为失谋。少族多敌,故天不赞助。”
《漢語大詞典》:木人
(1).木制的人像。《战国策·燕策二》:“ 宋王 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絶兵远,不能攻也。”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魏书·高道穆传:“刺史 李世哲 即尚书令 崇 之子,贵盛一时,多有非法,逼买民宅,广兴屋宇,皆置鴟尾,又於马埒堠上为木人执节。”宋史·舆服志一:“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鐲。”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飞, 武侯 作木牛流马。”
(2).喻指冷酷无情或痴呆不慧的人。参见“ 木人石心 ”。
(3).五行说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而生。受木气多者为木人。木人之外形、禀性皆象木。 隋 萧吉 五行大义·论人配五行:“《禄命书》云:‘金人刚强自用,木人多华而雅。’” 明 王廷相 雅述下:“或曰,木人见漆则疡。世之木人多矣,而疡者间有之,不木而疡者亦有之。”
(4).即木夯。木制的打夯工具。
《國語辭典》:木人石心  拼音:mù rén shí xīn
木作的人,石造的心。比喻没有知觉,任何外在事物皆不足以动其心。《晋书。卷九四。隐逸传。夏统传》:「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國語辭典》:桀黠  拼音:jié xiá
凶恶奸诈。《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刀閒收取,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
《漢語大詞典》:大材
(1).出众的才能。汉书·平帝纪:“今士厉精乡进,不以小疵妨大材。”
(2).指才能出众的人。 明 吴承恩 《赠裴鹤洲晋列卿兼逢初度歌》:“共庆朝家得大材,寧夸匠石成奇遇。” 孙犁 《澹定集·答吴泰昌问》:“如果在我菲薄的才能之后,出现大材……我就更感到高兴了。”
《國語辭典》:小户(小戶)  拼音:xiǎo hù
1.矮小的门户。《汉书。卷七七。孙宝传》:「杜门不通水火,穿舍后墙为小户。」元。萨都剌 晓起诗:「矮窗小户坐终日,煮茶绕坐松风生。」
2.卑贱、贫苦的人家。《宋史。卷四一三。赵必愿传》:「至郡,免催绍定六年分小户绫罗钱三万缗有奇。」《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我想他是个小户出身,岳父承继在家,不过是个养子,原不算十分正经,无人议论。」
3.酒量小的人。唐。白居易 醉后诗:「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閒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
《國語辭典》:大户(大戶)  拼音:dà hù
1.世家大族。《水浒传》第二四回:「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
2.酒量大的人。
3.股票术语。指进出股票数量与金额庞大者,称为「大户」。
《國語辭典》:夜叉  拼音:yè chā
1.佛教用语。梵语yakṣa的音译。佛教谓一种捷疾勇健会伤害人的鬼。为八部众之一。《杂宝藏经》卷八:「龙王夫妇及诸眷属生敬信心,尽受五戒,并夜叉众亦受五戒。」也作「药叉」。
2.比喻容貌丑陋或性情凶暴的人。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谁道俺的残生命,又撞著这狼夜叉。」
3.妻子。为旧社会中对妻子的谑称。《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红楼梦》第六五回:「可是扯谎!这样一个夜叉,怎么反怕屋里的人呢?」
《國語辭典》:信人  拼音:xìn rén
1.诚实不欺、重信用的人。《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狱卒惊醒,看了一看道:『有这等信人!』那人道:『小人怎敢不来,有累哥哥。』」
2.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卷一四。鲍永传》:「乃收系大伯,封所持节于晋阳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长安。」
《漢語大詞典》:英伟(英偉)
(1).英俊奇伟。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故中书郎 周生 恭远 ,英伟名儒也。” 宋 司马光 《送崔尉之官巢县》诗:“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是时 秦王 政 年已长成,生得身长八尺五寸,英伟非常。”
(2).指智能卓越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徒闻振翅竦身,不能凌厉九霄,腾跚玄极,攸叙彝伦者,非英伟也。”能改斋漫录·辨误三引 宋 蔡絛 西清诗话:“ 欧阳公 一代英伟,何斯人而斯误也?”
(3).宏伟卓越(指规模,气势)。 宋 曾巩 《请减五路城堡札子》:“臣歷观世主,知人善任使,未有如 宋 兴 太祖 之用将英伟特出者也。” 宋 苏轼 《凤翔太白山祈雨文》:“维西方挺特英伟之气,结而为此山。”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有一回 拿破仓 过 Alps山 ,说:‘我比 Alps山 还要高!’这何等英伟!” 铁郎 《二十世纪之湖南》:“如斯之光荣歷史,如斯之开化民俗,如斯之大好人物,如斯之英伟事业。”
《國語辭典》:功能  拼音:gōng néng
功用效能。如:「新推出的机种功能增多,品质较好,较传统的受到肯定。」「为了提高防火功能,许多室内设计师都用具有耐高温、不易燃烧的建材来装潢。」
《國語辭典》:食力  拼音:shí lì
1.靠劳力生活。《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
2.庶人。《礼记。礼器》:「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三,食力无数。」
3.享有人民的税赋。《礼记。曲礼下》:「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唐。孔颖达。正义:「食力谓食民下赋税之力也。」
4.力气。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一折:「不是我无食力身躯闪这一滑,多管是少人行山路凹凸。」
《國語辭典》:卑贱(卑賤)  拼音:bēi jiàn
身分卑微低贱。《韩诗外传》卷一:「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中原待主公以上公之爵,不为卑贱;今若背反,实为不顺。」
《國語辭典》:夏畦  拼音:xià xī
于炎夏中耕田,比喻勤苦工作。《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國語辭典》:权利(權利)  拼音:quán lì
1.权势和货财。《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史记。卷四二。郑世家》:「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指人民依法律规定得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地位或利益。
《國語辭典》:同谋(同謀)  拼音:tóng móu
1.共同计谋。《后汉书。卷七○。荀彧传》:「何知贡不与吕布同谋,而轻欲见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你这个狼心狗行的奴才!家主有何负你?直得便与船家同谋,觅这假尸诬陷人命?」
2.共同参与计谋的人。如:「警方正在侦察这次绑票案件的同谋。」《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事未发数日,高祖遣同谋周安穆报之,使为内应。」
《國語辭典》:白丁  拼音:bái dīng
1.平民。《隋书。卷三七。李穆传》:「既而大悦,谓公主曰:『李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也称为「白民」。
2.属军籍的壮丁。《宋书。卷八四。邓琬传》:「琬遣龙骧将军廖琰率数千人,并发庐陵白丁攻袭。」
3.文盲,不识字的人。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漢語大詞典》:白徒
(1).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管子·七法:“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汉书·邹阳传:“今 吴 楚 之王练诸侯之兵,敺白徒之众,西与天子争衡, 济北 独底节坚守不下。” 颜师古 注:“白徒,言素非军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 宋 叶适 《兵总论二》:“ 斡离不 始挟兵才万餘,长驱而至,莫有敌者,仓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师不守,则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金史·古里甲石伦传:“但敌势颇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絶无精鋭,恐不能胜。” 清 萧抡 《宝山田若谷明府钧团练乡勇》诗:“只愁白徒不习战,勇怯相半难从征。”
(2).佛教对俗人的称呼。僧衣黑色,故称俗人为“白徒”。 南朝 宋 何承天 《与宗居士书》:“ 冶城 慧琳道人 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既作比丘,乃不应明此,白徒亦何为不言?”
(3).指不出家的徒弟。《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僧尼十餘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养女,白徒养女不入户籍,免除一切课役。”
(4).指不学无术之徒。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