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么 → 幺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稳坐钓鱼船(穩坐釣魚船)
古代谚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比喻置身事外,不加闻问。也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旧我行我素。《花城》1981年第5期:“ 张源 轻摇羽毛扇, 童浩 又稳坐钓鱼船。”
《漢語大詞典》:挑毛剔刺
挑刺儿;挑剔
什么东西一到她手,总是挑毛剔刺不是嫌花样不好,就是嫌颜色不对心思
《國語辭典》:一无所知(一無所知)  拼音:yī wú suǒ zhī
什么也不知道。《红楼梦》第六回:「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
《國語辭典》:一无所有(一無所有)  拼音:yī wú suǒ yǒu
什么都没有。《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㠠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此即名为无形。」《红楼梦》第四五回:「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姑娘一样。」
《國語辭典》:一潭死水  拼音:yī tán sǐ shuǐ
一池不流动的水。比喻停顿或沉闷空洞的现象。如:「新社长到任后,注入不少活水,整个社团不再是一潭死水了。」「多运动、多活动、多读书,生活自然不会成为一潭死水。」
《漢語大詞典》:一脑门子官司(一腦門子官司)
方言。形容心情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 曹禺 《日出》第二幕:“这个家伙怎么一脑门子的官司?” 刘绍棠 《蒲柳人家》:“老头子阴沉着脸,哼哼哈哈,一脑门子官司。” 董一丁 《家庭交响曲》:“说实在的,平常我一走进这个拥挤而混乱不堪的单元,就一脑门子官司。”
《國語辭典》:伊于胡底  拼音:yī yú hú dǐ
伊,助词无义。于,往。胡,何。底,止。伊于胡底意谓不知将落到什么地步为止。比喻后果不堪设想。《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國語辭典》:一分行情,一分货(一分行情,一分貨)  拼音:yī fēn háng qíng,yī fēn huò
花多少钱,就得到价值相当的东西。《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一分行情,一分货,你拚得出大价钱,他肯拿行货给你吗?」也作「一分钱,一分货」。
《國語辭典》:相安无事(相安無事)  拼音:xiāng ān wú shì
彼此和平共处,未生事端。《文明小史》第二回:「倘遇地方官拊循得法,倒也相安无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舍亲是个京官,自己养了一辆车,用了一个车夫,有好几年了,一向倒还相安无事。」
《漢語大詞典》:小花样(小花樣)
指没有什么意义的事物和行为。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 上海 的所谓‘文学家’,真是不成样子,只会玩小花样,不知其他。”
《国语辞典》:怕长怕短(怕长怕短)  拼音:pà cháng pà duǎn
人胆小,什么都怕。《西游补》第一回:「师父你一生有两大病:一件是多用心,一件是文字禅。多用心者,如你怕长怕短的便是。」
分类:胆小什么
《国语辞典》:两头不著(两头不著)  拼音:liǎng tóu bù zháo
两头落空,什么好处都得不到。《西游记》第三四回:「他若肯将就,留得性命;说不过,就打死,还在此间?莫弄得两头不著。」《石点头。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为著寻父远离,父又寻不得,母又不能养,可不两头不著!」
《国语辞典》:没甚意思(没甚意思)  拼音:méi shén yì si
没有什么趣味。如:「那部电影的故事结构和拍摄手法都很低俗,看了觉得没甚意思。」
分类:什么趣味
《国语辞典》:入乡随乡(入乡随乡)  拼音:rù xiāng suí xiāng
到什么地方就顺从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语本《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俗。」比喻能适应环境,随遇而安。《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王昭君变文》:「故□(入)国随国,入乡随乡,到蕃禀(里)还立蕃家之名。」也作「入乡随俗」、「随乡入乡」、「随乡入俗」。
《国语辞典》:何德何能  拼音:hé dé hé néng
有什么德性?什么能耐?通常用于谦称自己不适宜接受某些工作或职位。如:「我何德何能,竟蒙交付如此重责大任!」《西游记》第一二回:「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