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徽柔
善良仁慈。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 孙星衍 疏:“徽者,《释詁》云:‘善也。’柔者, 韦昭 注《晋语》云:‘仁也。’” 宋 苏辙 《西掖告词·范纯仁三代·祖母》:“具官某祖母某氏,徽柔靖恭,信顺慈孝。”
分類:善良仁慈
《漢語大詞典》:惠人
(1).施恩惠于他人的人;仁慈的人。论语·宪问:“或问 子产 ,子曰:‘惠人也。’” 汉 王充 论衡·明雩:“或賫酒食,请於惠人之前,未出其泣,惠人终不为之陨涕。”
(2).施恩于人。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三》:“山水惠人,原无厚薄, 柳州 被谪,未为非福。”
《國語辭典》:慈悯(慈憫)  拼音:cí mǐn
慈爱和怜悯。《西游记》第二六回:「伏望慈悯,俯赐一方,以救唐僧,早早西去!」
分類:仁慈怜悯
《漢語大詞典》:慈恕
仁慈宽恕。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宋史·赵师民传:“﹝ 师民 ﹞性极慈恕,勤於吏治,政有惠爱。”
分類:仁慈宽恕
《国语辞典》:心善  拼音:xīn shàn
心地仁慈而善良。如:「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是个心善之人。」
《國語辭典》:大仁  拼音:dà rén
仁的最高表现。如:「大仁大义」、「大仁大勇」。
分類:仁慈
《漢語大詞典》:温惠
温和仁慈。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平王 之温惠共俭,有过 成 庄 ,无不及焉。”
分類:温和仁慈
《漢語大詞典》:慈育
仁慈抚育。 南朝 梁简文帝 《唱导文》:“覆载苍生,慈育黎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大王仁化远洽,颂声载途,当布慈育,勿行残酷。” 前蜀 杜光庭 《贺诛刘知俊表》:“ 夷 、 蛮 、 戎 、 狄 ,皆知慈育之深;日、月、星辰,共鉴包荒之广。”
分類:仁慈抚育
《漢語大詞典》:柔仁
柔和而仁慈。汉书·元帝纪:“﹝ 元帝 ﹞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 清 吴伟业 《下相怀古》诗:“重瞳顾柔仁,隆準至暴抗。”
分類:柔和仁慈
《漢語大詞典》:啜羹
战国策·中山策:“ 乐羊 为 魏 将,攻 中山 。其子时在 中山 , 中山 君烹之,作羹致於 乐羊 。 乐羊 食之。”后因以“啜羹”为残忍而不仁慈的典故。后汉书·公孙述传:“仰视天,俯视地,观放麑啜羹,二者孰仁?” 宋 黄庭坚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之二:“啜羹不如放麑, 乐羊 终愧 巴西 。”
《漢語大詞典》:慈柔
仁慈温和。 宋 司马光 《故处士赠都官郎中司马君行状》:“夫人为人慈柔勤俭,中外宗族咸慕仰之。”
分類:仁慈温和
《漢語大詞典》:贤惠(賢惠)
贤明仁慈。 汉 王充 论衡·治期:“案富饶者命厚所致,非贤惠所获也。”后多形容女子心地善良,通情达理。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显的我这夫克己,你箇妻贤惠。”《老残游记》第五回:“这 吴氏 真是好个贤惠妇人!”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二章:“谁都晓得,她贤惠,心肠好,待人直,为人正派,肯帮助人。”
《漢語大詞典》:慈恻(慈惻)
仁慈恻隐。 明 唐顺之 《封知县张公墓志铭》:“﹝ 张献可 ﹞待童僕如子女,性慈惻,既老则谓子 选 施无棺者棺。”
分類:仁慈恻隐
《漢語大詞典》:慈慧
仁慈聪慧。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 方主任 注视着他慈慧的眼光,马上就要和这样令人尊敬的老人离开,他也不由地心酸起来。” 吴伯箫 《攀金顶》:“﹝ 乐山 ﹞大佛高七十米,依岩端坐,俯视三江,慈慧庄严。”
分類:仁慈聪慧
《漢語大詞典》:敦惠
敦厚仁慈。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先王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之至数,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 清 恽敬 《上汪瑟侍郎书》:“即如 韩枢密 之瓌杰, 富丞相 之重硕, 文丞相 之敦惠。若与之抽毫命牘,酬酢古今,析毫黍之理,举邱山之事,恐未能尽其精微,周其博大。”
分類:敦厚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