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健仆(健僕)
健壮的僕人。 唐 司空图 《退栖》诗:“得剑乍如添健僕,亡书久似失良朋。” 宋 范成大 《爆竹行》:“节(指竹节)间汗流火力透,健僕取将仍疾走。” 清 江藩 《宋学渊源记·刁包》:“山东妇女被难者不能归,遣健僕六人护之归。”
分類:健壮仆人
《國語辭典》:偃仆  拼音:yǎn pū
倒下。《魏书。卷五一。列传。韩茂》:「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游嵩山日记》:「少林松柏俱脩伟,不似岳庙偃仆盘曲。」
分類:仆倒
《漢語大詞典》:仆僵
跌倒;翻倒。 汉 王充 论衡·状留:“非唯腹也,凡物仆僵者,足又在上。” 晋 潘尼 《西道赋》:“轮舆颠覆,人马仆僵。”
分類:跌倒翻倒
《國語辭典》:仆使(僕使)  拼音:pú shǐ
仆人,受差遣的人。《董西厢》卷七:「门人报曰:『张先生仆至。』夫人与莺教召,须臾入。仆使阶前忙应喏。」
分類:仆人
《國語辭典》:公仆(公僕)  拼音:gōng pú
为公众服务的官吏。如:「在民主社会中,政府官员便是人民的公仆。」
《漢語大詞典》:大仆(大僕)
周 官名。掌传达王命、侍从出入等事。周礼·夏官·序官:“大僕下大夫二人。” 郑玄 注:“僕,侍御於尊者之名,大僕,其长也。”
《漢語大詞典》:惊仆(驚仆)
受惊吓而跌倒。《西游补》第十一回:“谁想那小童儿走走话话,他不曾抬头看见 行者 ,忽然见了 行者 ,七窍红流,惊仆不醒。” 明 陆粲 《庚巳编·巨蚌》:“一岁十月间,蚌张口滩畔,有妇浣衣,谓是沉船,引一足踏其上,蚌亟闭口而沉没,水溅面冷如冰,妇为之惊仆。”
《韵府拾遗 屋韵》:唤仆(唤仆)
杨万里舟过桐庐诗唤仆荅相乱看山寒不知
《漢語大詞典》:仆数(僕數)
谓一一详加论列。 清 周亮工 《送王庭一入楚序》:“予一身之变,固难僕数, 子京 以急予难没於都门, 杨儿 以念予殀於家。” 王国维 《文学小言》十五:“此诗家之数之所以不可更僕数,而敍事文学家殆不能及百分之一也。”参见“ 更僕难数 ”。
分類:一一论列
《國語辭典》:更仆难数(更僕難數)  拼音:gēng pú nán shǔ
换了几个摈相,宾主要说的话还没说完。形容要说的话很多。语本《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后形容事物繁多,难以计算。如:「到今日才知总务工作更仆难数。」
分類:繁多
《漢語大詞典》:仆子(僕子)
(1).童仆之称。 唐 李商隐 《杂篡》:“僕子著鞋袜,衣服宽长,失僕子体。”
(2).称愚人。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 广信 谓愚人为僕子,亦犹言腐儒也。”
分類:童仆愚人
《漢語大詞典》:仆散(僕散)
复姓。 金 有 僕散浑坦 。见金史·僕散浑坦传
分類:复姓
《漢語大詞典》:顿仆(頓仆)
犹跌倒。 汉 陆贾 新语·本行:“及 閔 周室之衰微,礼义之不行也,厄挫顿仆,歷説诸侯,欲匡帝王之道。”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亡忿痛,大小呼嗟。”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顿仆,颠倒而僵仆也。”新唐书·李渤传:“时 敬宗 晏朝 紫宸 ,入閤,帝久不出,羣臣立屏外,至顿仆。”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緑婴 在母旁,展足傚之,顿仆而啼。”
分類:跌倒
《漢語大詞典》:干仆(幹僕)
办事能干的仆役。 清 恽敬 《与姚秋农》:“今远离膝下,上无严师,中无益友,下无干僕。且市井之人,引之多事,便于销算,故至于此耳。”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某公子》:“公子某,好蓄姬妾,干僕四出觅佳丽。恆昼见而宵劫,人畏其势,不敢讼。”
《漢語大詞典》:仆童(僕童)
未成年的仆人。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诗:“辕马蹢躅鸣,左右泣僕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僕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
《骈字类编》:马仆(马仆)
世说陶公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