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运输(運輸)  拼音:yùn shū
利用交通工具,将人或物由一地运送到另一地,有海、陆、空等不同途径。
《漢語大詞典》:迁教(遷教)
谓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从事教育工作。 明 徐渭有 《林先生迁教瀧水》诗:“特将一鐸 岭 南行,水郭山邮路几程。”
《國語辭典》:选本(選本)  拼音:xuǎn běn
将一人或多人的作品,选出精华篇章,汇集成的书,称为「选本」。
《國語辭典》:离境(離境)  拼音:lí jìng
离开一国或一地区的边境。如:「强烈台风肆虐这个地区,所幸很快就离境出海。」《金史。卷一○二。列传。必兰阿鲁带》:「臣已将兵离境,乞复置潞州帅府。」
《國語辭典》:路线(路線)  拼音:lù xiàn
1.路径,通常指表现在地图上的道路。如:「公车路线」、「你对这条路线熟不熟悉?」
2.比喻做事的门径。如:「他向来坚持稳健、有信用的企业发展路线,不轻易改变。」
《國語辭典》:移调(移調)  拼音:yí diào
乐曲整体结构不变,而只将音高提升或移低。为英语transposer的意译。如将C大调的乐曲提高大三度成为E大调。
《國語辭典》:倒手  拼音:dǎo shǒu
1.从这一手换到另一手。如:「他臂力真大,没倒手也能把东西提那么远。」《施公案》第一六二回:「天霸见谢虎一扭膀,一只飞镖直冲西门,一歪脑袋,躲过飞镖落地,谢虎又一倒手,二只镖又照英雄前心打来。」
2.货物的转手买卖。如:「这批货经他这么一倒手,不知赚了多少。」
《漢語大詞典》:乐迁(樂遷)
古代无田农民从一地迁往另一地之称。谓迁往安乐之地。隋书·食货志:“ 天保 八年,议徙 冀 、 定 、 瀛 无田之人,谓之乐迁,於 幽州 范阳 宽乡以处之。”
《國語辭典》:易手  拼音:yì shǒu
(政权、财产等)更换拥有者。如:「那间房子经过多次易手,房价已经上翻了几倍。」
分類:从一中转
《漢語大詞典》:垫陌(墊陌)
唐 代货币制度的一种变通措施。从一缗中抽除若干钱仍作一缗计算,以此弥补国家的财用不足。一缗即一贯,足数是千钱。陌,指百钱。从缗推算至百,百钱中抽除若干仍作百钱计算,叫“垫陌”,又称“除陌”。新唐书·食货志四:“经费屈竭, 皇甫鎛 建议,内外用钱每緡垫二十外,復抽五十送度支以赡军……寻以用钱垫陌不一,詔从俗所宜,内外给用,每緡垫八十。” 宋 程大昌 考古编·缗钱省陌:“ 元和 十二年,民间垫陌有至七十者。”按,垫陌的实际数,各时期不同。如 元庆 元年九月敕,以九百二十文为一贯,每陌合九十二文。 天祐 二年四月敕,以八百五十文为一贯,每陌合八十五文。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泉货
《國語辭典》:传动(傳動)  拼音:chuán dòng
把动力从机器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可分为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电力传动三种。如:「吉普车因为是四轮传动,所以能在恶劣的地形上行驶。」
《漢語大詞典》:偏移
偏离的动作或情况
通常在外界影响下发生空间偏离的运动或动作。例如:全部下腭齿向下腭中央门齿右方的末梢偏移。
从一个中间位置或轴线向外或向后的运动
《漢語大詞典》:跨坊
形容侍卫人员众多,呼叫声音从一个街坊传到另一个街坊。古代又称笼街。 宋 苏轼 《次韵李邦直感旧》:“騶骑传呼出跨坊,簿书填委入充堂。” 清 钱谦益 《娄江谣》之三:“千骑跨坊传炬火,使君海岸射潮回。”
《國語辭典》:沙漏  拼音:shā lòu
1.一种古代的计时器。元新安詹希元所创。大略如壶漏而改以沙代水,可避免结冰凝滞。
2.一种滤水器。使水经过沙层,变成净水。也称为「沙滤器」、「砂滤器」。
《漢語大詞典》:沙滤器(沙濾器)
滤器的一种。在滤器内铺以适量的沙粒,液体通过沙层时,所含的固体微粒即被截留。
《國語辭典》:选读(選讀)  拼音:xuǎn dú
1.选修适当的课程就读。如:「在大学你选读了那些课程?」
2.选择精要作品研读。如:「小说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