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2—1652 【介绍】: 明末清初河南孟津人,字觉斯。明天启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清,又授礼部尚书。博学好古,工诗文,善书,兼画山水梅竹。有《儗山园帖》。卒谥文安。
简介
字觉斯,河南孟津人。明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生,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弘光立,授东阁大学士。入清,官礼部尚书。顺治九年(一六五二)卒,谥文安。有《拟山园词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一
王铎,字觉斯,孟津人。明天启壬戌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入国朝,仍原官。谥文安。有《拟山园诗集》。
清诗别裁集
字觉斯,河南孟津人。天启壬戌进士。国朝官至大学士,谥文安。
维基
王铎(1592年—1652年4月28日—Wang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生于河南孟津县(今河南孟津),籍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世称「王孟津」,明末清初官员,进士出身,书画家。王铎幼时家境贫寒,“不能一日两粥”,母亲陈氏曾将陪嫁的“钏珥链柎鬻之市,以供朝夕”。聪颖慧敏,十八岁就学于山西蒲州河东书院,明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累擢礼部尚书。南明弘光朝任东阁大学士、次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攻佔南京后,降清。顺治六年(1649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官至弘文院大学士,授礼部尚书。顺治八年(1651年),晋少保兼太子太保。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十八日病逝于孟津,赐祭葬,谥文安。“赠太保。荫一子为中书舍人”(据《清实录顺治朝实录》)。葬于偃师县城东山化乡石家庄村南。钱谦益作《故宫保大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张镜心为其作《王文安公神道碑铭》。《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写书法主张「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非常专注于书法上。书风倾向「刚强」。
《漢語大詞典》:云鸡(雲雞)
传说中随仙道升天之鸡。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庭鹤哀以立,云鸡肃且寒。” 胡之骥 注:“论衡曰: 淮南王 得道,犬吠天上,鷄鸣云中。”
分類:仙道升天
《漢語大詞典》:养仙(養仙)
谓修养仙道。后汉书·冯衍传下:“凿巖石而为室兮,託高阳以养仙。”
分類:修养仙道
《漢語大詞典》:霞堂
仙道的厅堂。 唐 武三思 《仙鹤篇》:“经随羽客步 丹丘 ,曾逐仙人游碧落。迢迢碧落断氛埃,霞堂云阁几重开。” 唐 钱起 《过瑞龙观道士》诗:“石竇采云母,霞堂陪列仙。”
分類:仙道厅堂
《漢語大詞典》:鹤体(鶴體)
仙道者的身体。 唐 唐彦谦 《寄徐山人》诗:“一室清羸鹤体孤,气和神莹爽冰壶。” 金 刘处玄 《江神子》词:“鍊成鹤体碧霄中。任西东,访 蓬 宫。”
《漢語大詞典》:鹤质(鶴質)
指仙道者的体质。 唐 郑浣 《赠毛仙翁》诗:“松姿本秀,鹤质自轻。” 金 王丹桂 《金莲出玉华·寿明威县君完颜明慧》词:“松姿鹤质,遣累斋心超众异。”
《漢語大詞典》:鹤井(鶴井)
仙道之类。 宋 陆游 《偶观旧诗书叹》诗:“鹤井与狐妖,正可付一哂。”
分類:仙道
《漢語大詞典》:驭凤骖鹤(馭鳳驂鶴)
驾凤骑鹤。指仙道飞升。太平广记卷九七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从谏:“ 唐武宗 嗣历,改元 会昌 ,爱驭凤驂鹤之仪,薄点墨降龙之教。”
《漢語大詞典》:骖风驷霞(驂風駟霞)
谓仙道者云游四方。 元 揭傒斯 《与萧维斗书》:“公诚能高卧空山,远引遐徼,则为 巢 、 许 、 务 、 涓 之徒可,为 严陵 、 鲁连 之徒亦可,虽欲驂风駟霞,詼诡变眩如 偓佺 、 安期 、 羡门 、 卢敖 、 徐福 之徒亦可。”
《漢語大詞典》:丹窦(丹竇)
红色的岩洞。亦指仙道的洞府。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亦有山童採葛,入丹竇而忘归。”
《國語辭典》:点铁成金(點鐵成金)  拼音:diǎn tiě chéng jīn
1.用手指或灵丹,将铁块点化成黄金。《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杭州龙华寺真觉大师》:「还丹一粒,点铁成金。」
2.比喻善于运用文字,能演化出新的意境,或化腐朽为神奇。宋。黄庭坚 答洪驹父书三首之三:「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國語辭典》:霓裳羽衣  拼音:ní cháng yǔ yī
1.仙人所穿的服装,五彩薄细,有如虹霓的衣服。《初刻拍案惊奇》卷七:「这些仙女,名为『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做『霓裳羽衣』。」也称为「霓裳」。
2.乐曲名。参见「霓裳羽衣曲」条。
《國語辭典》:霓裳羽衣曲  拼音:ní cháng yǔ yī qǔ
乐曲名。唐代的宫廷乐舞曲。原为西域乐舞,初名〈婆罗门曲〉。玄宗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上,又经玄宗改编增饰并配上歌词和舞蹈,于天宝十三年改用此名。其乐舞皆描写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的形象。安史之乱后,此曲散佚,后南唐李后主得残谱,补缀成曲。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也称为〈霓裳〉、〈霓裳曲〉、〈霓裳羽衣〉。
仙道王
【佛学大辞典】
(传说)有部毗奈耶四十六曰:「胜音城有王曰仙道,夫人名月光,太子名顶髻。又花子城有王曰影胜,夫人名胜身,太子名未生怨。影胜王以佛之画像赠仙道王,仙道王拜像生信心,以国让太子。至王舍城,与影胜王共诣佛所为比丘,得圣道。后顶髻信佞臣谗,弑仙道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