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令节(令節)  拼音:lìng jié
1.美德。三国魏。曹植〈武帝诔〉:「既以约终,令节不衰。」
2.佳节。《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今日也并无外客;因是令节,约贤侄到来,家宴三杯。」
《漢語大詞典》:三令节(三令節)
唐 德宗 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阳合称三令节。旧唐书·德宗纪下:“﹝ 贞元 五年正月﹞乙卯,詔:‘四序嘉辰,歷代增置, 汉 崇上巳, 晋 纪重阳……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代正月晦日,备三令节数,内外官司休假一日。’”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德宗》:“ 贞元 四年九月,赐宴 曲江亭 。帝为诗序曰:‘朕在位仅将十载,实赖忠贤左右,克致小康,是以择三令节,锡兹宴赏。’”
《漢語大詞典》:浴兰令节(浴蘭令節)
即端午节。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五月:“﹝五月﹞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
分類:端午节
《漢語大詞典》:千秋令节(千秋令節)
皇后、太子诞辰的敬辞。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圣寿》:“祝太子寿曰千秋令节。”《清会典·礼部十二·千秋节庆贺》:“皇后千秋令节。皇后具吉服。”
《國語辭典》:人时(人時)  拼音:rén shí
耕耘收藏之时。《书经。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唐。杨烱〈少室山少姨庙碑铭。序〉:「吹玉律而部人时,阳动阴静。」
《漢語大詞典》:应候(應候)
(1).顺应时令节候。 晋 陆云 《寒蝉赋》序:“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进贺冬银乳白身状》:“黄鐘应候,白琯舒和。” 明 俞安期 《望海》诗:“日日潮来长应候,似应西答百川朝。”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及二三月,众花应候而发,而冬花已憔悴。”
(2).应接侍候。红楼梦第七二回:“这是奶奶日间操心,惦记应候宫里的事。”
《漢語大詞典》:边候(邊候)
(1).边吏;边守。韩非子·说林上:“ 子胥 出走,边候得之, 子胥 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王先慎 集解:“候,吏也。《吴越春秋》作‘关吏欲执之’。”《陈书·高祖纪上》:“三山 獠 洞,八角 蛮 陬,逖矣水寓之乡,悠哉火山之国, 马援 之所不届, 陶璜 之所未开,莫不惧我王灵,争朝边候。”
(2).古代边境上伺望侦察的土堡,哨所。《南齐书·孔稚珪传》:“ 建元 之初,胡尘犯塞, 永明 之始,復结通和,十餘年间,边候且息。” 唐 长孙佐辅 《陇西行》:“早晚边候空,归来养羸卒。” 宋 张方平 《河北都转运使工部郎中张昷之可兵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三司户部副使》:“今边候多警,戎车未脱,凡物才之充屈,生齿之耗登。”
(3).边境的侦察人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时 吠舍釐王 闻 频毘娑罗王 野处 寒林 ,整集戎旅,欲袭不虞。边候以闻,乃建城邑。”
(4).边地的时令节气。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
《国语辞典》:二月二  拼音:èr yuè èr
旧俗以阴历二月二日为令节,称为「龙抬头」。当日民间有引龙回、食煎饼等习俗以祈求来年雨水充足,收穫丰盛。
《漢語大詞典》:礼筵(禮筵)
清 制于令节设宴招待宗亲、群臣百官及藩属的筵席称礼筵。
《漢語大詞典》:余律(餘律)
剩馀的时令节气。指岁末。 唐太宗 《感旧赋》:“况復气结隆冬,岁穷餘律;对落景之苍茫,听寒风之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