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纸尿裤(纸尿裤)  拼音:zhǐ niào kù
一种抛弃式的尿裤。以不织布、纸、棉等材料制成。有幼儿专用与成人专用两种。
《国语辞典》:纸尿片(纸尿片)  拼音:zhǐ niào piàn
一种抛弃式的免洗尿片。以不织布、纸、棉等材料制成。
《国语辞典》:读者投书(读者投书)  拼音:dú zhě tóu shū
指新闻媒体在不经润饰,或以不伤原意的前提下,仅作文字润饰以刊出读者的来信。内容性质大部分为个人经验或事件的说明,当下公共事务、新闻事件的意见表达等。如:「读者投书可以反映社会,可促进社会多元化。」
《国语辞典》:大捞一笔(大捞一笔)  拼音:dà lāo yī bǐ
以不正当的手法从中谋取可观的利益。如:「这一宗买卖,他想从中大捞一笔。」也作「大捞一票」。
《国语辞典》:大捞一票(大捞一票)  拼音:dà lāo yī piào
以不正当的手法从中谋取可观的钱财。也作「大捞一笔」。
《国语辞典》:加害人  拼音:jiā hài rén
法律上指以不法行为侵害他人之权利者。
《國語辭典》:干名采誉(干名采譽)  拼音:gān míng cǎi yù
以不正当的手段求取名利。《汉书。卷六四下。终军传》:「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國語辭典》:犯天下之不韪(犯天下之不韙)  拼音: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ěi
韪,是。犯天下之不韪指不顾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认为错的事。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七。正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也作「冒天下之大不韪」。
《國語辭典》:冒天下之大不韪(冒天下之大不韙)  拼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
韪,是。全句比喻不顾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认为不对的事。也作「犯天下之不韪」。
《漢語大詞典》:畸功
指以不正当手段而取得的功绩。韩非子·制分:“凡畸功之循约者难知,过刑之於言者难见也。” 王先慎 集解引 王先谦 曰:“畸功,谓偏畸不当理者,如攘夺增级之类……故曰姦功,虚功也。”
《漢語大詞典》:盗食致饱(盜食致飽)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漢語大詞典》:等长杖(等長杖)
宋 代募兵,按身高分等第,后以不同长度的木杖为度量标准,称为“等长杖”。又称等杖。宋史·兵志七:“初, 太祖 拣军中彊勇者号兵样,分送诸道,令如样招募。后更为木梃,差以尺寸高下,谓之等长杖,委长吏、都监度人材取之。”
《漢語大詞典》:窃衣取温(竊衣取温)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國語辭典》:甩脸子(甩臉子)  拼音:shuǎi liǎn zi
拉下脸,以怨色示人。如:「问你一句话,你就和我甩脸子!」、「做错事还甩脸子,难怪遭受责骂。」
《漢語大詞典》:三天没大小
旧俗新婚三天内可以不分辈分,不拘礼节地闹新房,叫做“三天没大小”。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三月二十》诗:“虽然说三天没大小,是家长就不该胡说乱讲。”
《國語辭典》:空城计(空城計)  拼音:kōng chéng jì
1.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叙述诸葛亮镇守西城,在得知街亭失守及司马懿将率军攻西城的消息,城中无兵可迎敌,于是诸葛亮沉著镇定,设空城计,命人将城门打开,而自己在城楼上抚琴饮酒。司马懿等人见状,疑有埋伏,引兵而退的故事。今多用以比喻毫无实力、虚张声势吓人。
2.比喻肚子饿了。如:「我的肚子早唱空城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