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度
(1).典则;法度。 明 袁帙 《别知》诗:“敦人纲以周慎兮,秉玉度其温如。”
(2).娴雅优美的仪态、风度。《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诞发兰仪,光启玉度。” 吕延济 注:“兰,芳草;玉,重宝,皆喻容仪淑美也。” 南朝 梁简文帝 《九日侍皇太子乐游苑》诗:“副极仪天,金鏘玉度。”
《漢語大詞典》:金采
指美好的仪态风采。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我筠心而松性,君金采而玉相。”
《漢語大詞典》:云态度(雲態度)
形容女子柔媚而轻盈的仪态。 宋 晏几道 《诉衷情》词:“云态度,柳腰肢。入相思。” 宋 赵以夫 《青玉案·荷花》词:“亭上佳人云态度。天然娇韵,十分撋就,唱尽《黄金缕》。”
《漢語大詞典》:姿相
资容,仪态。魏书·释老志:“既生,姿相超逸者三十二种。” 唐 韩愈 《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姿相丰端,不见闕亏。”
分類:仪态
《漢語大詞典》:失形
(1).失去仪态,谓显露原形。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忽有一老狸,眇眇在案前,持刀者欲举刀斫之, 伯祖 呵止。自著承尘上,须臾大笑曰:‘向者啖羊肝,醉忽失形,与府君相见,大惭愧。’”
(2).犹脱形,谓不似本来的形貌。《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夫人见 策 形容憔悴,泣曰:‘儿失形矣!’ 策 即引镜自照,果见形容十分瘦损,不觉失惊。”
《漢語大詞典》:轩揭(軒揭)
气宇轩昂,仪态非俗。 明 李东阳 《宾山楼》诗序:“意度直率,如 王子猷 之径造竹所;气岸轩揭,如 汲长孺 之长揖不拜。” 明 文徵明 《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刘公行状》:“公身长玉立,鬚眉疎秀,而举止轩揭,辞吐琅然。”
《國語辭典》:书卷气(書卷氣)  拼音:shū juàn qì
读书人温雅的气质。如:「饱读诗书者自然散发出书卷气。」
《漢語大詞典》:音华(音華)
(1).犹美名。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高世伏音华,绵古遁精魄。”
(2).指人的音容仪态。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惟音华与诗酒,伊 楚 越 兮南北。”
《漢語大詞典》:丰柔(豐柔)
(1).指厚软的衣服。 唐 柳宗元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日率诸弟具滑甘丰柔,视寒燠之宜。” 明 苏伯衡 《送王彦和赴北平省检校序》:“盖 彦和 有别业在堰上,树艺畜牧,足以具甘旨丰柔为太夫人之奉。”
(2).谓仪态美艳轻柔。 明 陈子龙 《韦园海棠》诗:“难以丰柔矜夜态,好将玉体问昭仪。”
《漢語大詞典》:脱套
(1).照样描画或模仿。 宋 文天祥 《断配典吏侯必隆判》:“輒敢於呈押之时,脱套花字;於行移之后,揍掇公文。”
(2).谓仪态大方,不做作。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呀,先出来了,好脱套的新人。”《天雨花》第二四回:“少年妇女何处好?性情拗强不和温,娇羞作妆妖态,些些性意就生嗔,那比老年人脱套,不作姣羞妖怪形。”
《漢語大詞典》:时派(時派)
(1).犹时贤。 清 曹寅 《东城泛舟和雪坪来韵》:“即赏感前修,随流问时派。”
(2).合于时宜的仪态或装束。《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同他同来的 刘某人 ,袍套果然亦是极旧,然而靴帽还嫌时派。”
《漢語大詞典》:治步
谓修整仪态,行步中规矩。资治通鉴·汉冲帝永嘉元年:“大行在殯,路人掩涕, 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治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 胡三省 注:“治步,言修治容仪,行步中规矩也。”按,后汉书·李固传作“冶步”,谓举止妖冶。参见“ 冶步 ”。
《漢語大詞典》:冶步
谓步态妖冶妩媚。后汉书·李固传:“ 固 独胡粉饰貌,搔首弄姿,槃旋偃抑,从容冶步。” 王先谦 集解:“冶步,谓举止妖冶。” 清 唐孙华 《戏为友人代忆》诗之四:“曼声怜子夜,冶步蹴迴波。”
《国语辞典》:不雅观(不雅观)  拼音:bù yǎ guān
仪态有失体统。如:「穿拖鞋上街,看来不雅观。」
分类:仪态
《國語辭典》:雍容华贵(雍容華貴)  拼音:yōng róng huá guì
温和大方,端庄华丽。如:「她将自己打扮得雍容华贵,俨然是一位贵妇人。」
《漢語大詞典》:英英玉立
仪态俊美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十回:“适纔会见令表叔,纔知尊大人已谢宾客,使我不胜伤感。今见世兄如此英英玉立,可称嗣续有人,又要破涕为笑。”
分類:仪态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