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14,分261页显示 上一页 253 254 255 256 257 259 260 261 下一页
陈毅(字 诒重、武仲 号 郇庐 道亨 )
张濂(字 仪周 号 仲清、仲卿 )
云书(字 企韩 号 仲森、瓮翁 )
孙回澜(字 仲皋 )
林志烜(字 仪正 号 仲枢 )
胡炳益(字 谦仲 )
萧仲祁(字 理蘅、澧蘅、礼蘅 号 荔垣 )
孙鸾(字 仲翔 )
谷芝瑞(字 仲符 号 霭堂 )
黄式苏(字 仲荃、仲迂 号 胥庵 迂 )
高熙哲(字 仲瑊、亦愚 )
岑光樾( 孝宪 字 敏仲 )
廖仲恺( 恩煦 名 夷白 字 仲恺 )
胡韫玉(名 有忭 字 仲明 号 朴安 )
其它辞典(续上)
夏寿康(字 受之 号 仲膺 )陈毅(字 诒重、武仲 号 郇庐 道亨 )
张濂(字 仪周 号 仲清、仲卿 )
云书(字 企韩 号 仲森、瓮翁 )
孙回澜(字 仲皋 )
林志烜(字 仪正 号 仲枢 )
胡炳益(字 谦仲 )
萧仲祁(字 理蘅、澧蘅、礼蘅 号 荔垣 )
孙鸾(字 仲翔 )
谷芝瑞(字 仲符 号 霭堂 )
黄式苏(字 仲荃、仲迂 号 胥庵 迂 )
高熙哲(字 仲瑊、亦愚 )
岑光樾( 孝宪 字 敏仲 )
廖仲恺( 恩煦 名 夷白 字 仲恺 )
胡韫玉(名 有忭 字 仲明 号 朴安 )
人物简介
维基
夏寿康(1871年—1923年),字受之,号仲膺。湖北黄冈仓埠镇(今属新洲)人。中国法学家,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夏寿康的父亲是夏耀奎,外甥是万耀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夏寿康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07年,他被派到日本考察政治。1909年,湖北咨议局成立,夏寿康任副议长。武昌起义后,他参加咨议局会议。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后,他担任政事部副部长,后调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顾问。1912年6月,他任湖北民政司长,10月改任民政长,后改巡按使。1913年,他改任国务院铨叙局局长。1914年初,他担任政治会议委员,5月转任肃政厅肃政史。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时,他授少卿,1916年1月3日进叙一等。1917年,他担任平政院院长,后来转任总统府秘书长,协调府院之争。1917年8月,他任司法部惩戒委员会委员长。1920年,他担任湖北省长。在任仅150天便被湖北督军王占元排挤而辞职。北洋政府调其任河工督办,未就任。1923年,他在北京病逝。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陈毅,字诒重,号郇庐,湘乡人。光绪甲辰进士,历官邮传部参议。有《郇庐诗文集》。维基
陈毅(1871年2月2日—1929年3月22日),字诒重,一字武仲,晚年号郇庐,原名道亨,湖南湘乡东凤一都长乐乡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17岁师从王先谦,预撰经籍。为县学优廪贡生,荫生,充坛庙工程监督、京师学务处编书局襄校兼书经图书分纂、刑部奉天司邦主稿。光绪二十八年顺天乡试举人,补刑部郎中。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登第,授刑部郎中,后官至京师编译馆主纂、京师大学堂提调、邮传部左参议、右侍郎、资政院参议等。清王朝灭亡后,拒受袁世凯交通部职。客居青岛,常与恭亲王溥伟联系,为积极的复辟派。民国二年(1913年),溥伟几经密谋,拉拢一批军阀准备起事,陈毅则起草“檄文”。后北洋政府发觉此事,对其进行瓦解监视。最终活动流产,史称“癸丑复辟”。后来又与于式枚、刘廷琛、胡思敬等参与张勋复辟活动。复辟失败,乃侨居天津,追随废帝溥仪,以“孤臣自命”。1928年五月,发生孙殿英军盗掘东陵皇墓案,六月十八日醇亲王及庆亲王载振等召开会议,决定派陈毅与载泽、溥相、耆龄、宝熙等往东陵查勘祭扫。此时陈毅负病力疾前往。此时又恰逢刚出生的儿子去世,其长妾也悲伤去世,不久陈毅也去世。陈毅生前曾经参与修订《皇清文献通考》。所撰有《荀子异义》、《墨子正义》、《郇庐诗文集》一卷、《东陵纪事诗》一卷等。其《郇庐诗文集》由其友胡嗣瑗整理于1936年出版,中有王先谦墓表、李鸿藻家传、张勋神道碑铭、胡思敬墓志铭等。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濂,(1872年—1934年),字仪周,号仲清或仲卿,直隶献县人。进士出身。为中共创始人之一张申府和哲学家张岱年之父。
人物简介
维基
云书(1873年—?),齐鄂尔图特氏,汉姓艾,字企韩,号仲森,别号瓮翁,京口(镇江)驻防蒙古正白旗人。清末民初官员。云书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侍讲。中华民国初年,任正白旗蒙古副都统。还曾任肃政厅肃政史。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任长江税务总稽查。
人物简介
维基
孙回澜,字仲皋,贵州凯里人,清末官员,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三甲一百三十五名,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官江苏常熟县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林志烜,字仪正,号仲枢,福建闽县人,清末翰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恩科福建乡试第一名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联捷甲辰恩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人物简介
维基
胡炳益,字谦仲,江苏昭文县人。进士出身。胡炳益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二甲进士。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人物简介
简介
字理蘅、澧蘅、礼蘅,号荔垣,湘乡县潭市镇人。与陈尔锡至交,陈的《半隐庐诗草》中多次提及。晚清举人,湘乡人俗称为“萧六举人”,近代名士同盟会会员萧鸿钧之弟,父亲萧初芗为当地士绅,学识渊博,家境殷实。清末民初,萧鸿钧与弟萧仲祁的文章、品德与才华在湘乡名声极盛。有“掩藻湘中”之说(湖南省省长何健语)。
人物简介
维基
孙鸾,字仲翔,贵州贵阳人,清朝末年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年)太后七旬万寿甲辰恩科进士,三甲七十六名,后官湖南保靖县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谷芝瑞,字仲符,号霭堂。直隶临榆(今属河北省秦皇岛市)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进士,殿试二甲二十一名,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随即赴日本留学。中华民国时期,曾任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印铸局局长、黑龙江绥兰道道尹等职。工书法。
人物简介
简介
字仲荃,号胥庵,晚年改名迂,字仲迂。乐清人。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举人。光复会会员。历任温州府师范学堂监督,浙江遂安和福建泰宁、宁德等县知事。有《慎江草堂诗集》。
人物简介
维基
高熙哲(1854年—1938年),字仲瑊,一字亦愚。山东省兖州府滕县城关镇(今属枣庄市滕州市)人,原籍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清末民初政治人物、经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自幼熟读经史,入滕县道一书院学习,后考选副贡生。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会试贡士。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补殿试第二甲第六十四名进士出身。五月,选翰林院庶吉士。十五年(1889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诰授朝议大夫。二十年(1894年)三月,以翰林院编修充甲午科会试同考官,考生张謇以高熙哲为师。;七月,充山西乡试正考官。后授贵州道监察御史,转湖广道,以直言敢谏著称。二十六年(1900年),提出反对山东巡抚袁世凯“痛剿”义和团之行动。五月,以监察御史奏报英国人勘划威海租界与原条约不符,军机处与总理衙门饬令袁世凯查明声复并全力磋商。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请假回籍省亲。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补授河南道监察御史。迁工科给事中。三十年(1904年)八月,升授甘肃宁夏府知府,赴兰州。三十二年(1906年),丁内艰离任归乡。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服阙,补授直隶宣化府知府。宣统元年(1909年),改调直隶大名府知府。个性节俭,喜好读书,不携带家眷赴任,不聘用门卫、家丁,只有一个老仆供其差使,官署也不置车马,只养一驴备用。致力革除积弊,提倡文教风俗,推行农工生产;闲暇时则前往中学、师范学校讲授经史;大名府盐商有惯例将每月供盐折现馈送给知府,高熙哲难以变革旧例,饬令将此资金拨供学校使用。儒雅朴素,时人称高熙哲为良吏。二年(1910年),回任宣化府知府。三年(1911年)年底,宣统帝退位后以大清遗臣自居,弃官归乡。重视编纂地方志,认为“风俗者,太平之根本也”,两度参与滕县志编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南下山东,高熙哲举家转徙避难,对时局愤慨。二十七年(1938年)八月,忧愤而死。
人物简介
维基
岑光樾(1876年—1960年),原名孝宪,字敏仲,广东顺德桂洲里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举人,三十年中末科,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留学,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回国授翰林院编修,赏侍读衔。宣统元年(1909年)进授通议大夫,之后历任国史馆编修、实录馆协修等职。辛亥革命爆发后,岑光樾携家人迁居上海法租界。1922年回乡,自号“鹤禅”,开塾馆为生。随即前往香港成达书堂等几处学校讲学,直至香港沦陷。1945年,回家乡桂洲芥舟祠教书,1947年重返香港成达中学。1960年,成达中学停办,岑光樾也于同年病逝,终年85岁。著有《鹤禅集》,分散文、诗稿、铭赞、联语及墨迹五部分。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廖仲恺(1877-1925) 原名恩煦。广东惠阳人。同盟会员,被国民党右派暗杀。有《双清词草》。人物简介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有《双清词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胡韫玉(1878-1947),本名有忭,学名韫玉,字仲明、号朴安、安徽省泾县溪头村人。民国时期著名古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藏书家、南社诗人,曾任《民国日报社》社长、《上海正论社》社长、上海通志馆馆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