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孙膑伏兵

相关人物
孙膑
 
庞涓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子〉~264~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國語辭典》:伏兵  拼音:fú bīng
暗中隐藏埋伏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操若来,诱之入城,四门放火,外设伏兵。」《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等他回去之时,听炮响为号,伏兵齐起,上前掩杀。」
《漢語大詞典》:偃戈
(1).休兵。指太平。 唐 于鹄 《山塞》诗之一:“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宋 陈彭年 《大宝箴》:“导之以德,民免婴罗;不懈於位,俗乃偃戈。”
(2).伏兵;埋伏。周书·文帝纪下:“命将士皆偃戈於葭芦中,闻鼓声而起。”
《國語辭典》:廋伏  拼音:sōu fú
伏兵。《新唐书。卷一五三。段秀实传》:「秀实曰:『贼出羸师,饵我也,请大索。』悉得其廋伏。」
分類:伏兵
《國語辭典》:三伏  拼音: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时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
2.三重伏兵。《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玚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
《國語辭典》:设伏(設伏)  拼音:shè fú
设置伏兵。《汉书。卷三○。艺文志》:「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
《漢語大詞典》:三覆
(1).三处伏兵。《左传·隐公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杜预 注:“覆,伏兵也。”宋史·刘锜传:“﹝ 刘錡 ﹞遂设三覆以待之。”
(2).三度打败。战国策·燕策二:“﹝ 齐 ﹞遂与兵伐 宋 。三覆 宋 , 宋 遂举。”
(3).三度复审。 宋 文莹 《玉壶清话·李先主传》:“时天下罹乱,刑狱无典,因是凡决死刑,方用三覆五奏之法。”
《漢語大詞典》:发伏(發伏)
(1).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汉书·张敞传:“其治 京兆 ,略循 赵广汉 之迹。方略耳目,发伏禁姦,不如 广汉 。”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姦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杨君墓志》:“及其为吏,披姦发伏,振摘利害……有以过人如此。”
(2).突出伏兵。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一麾发伏鴈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围。”《英烈传》第七一回:“只看林莽中高悬红灯为号,一齐发伏追击。”
《漢語大詞典》:偃甲
(1).藏甲衣不用,谓停止战争。晋书·苻坚载记:“开山泽之利,公私共之,偃甲息兵,与境内休息。”
(2).指埋伏兵士。陈书·陆子隆传:“ 子隆 设伏於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 行师 至,腹背击之, 行师 大败,因乞降。”
《漢語大詞典》:潜兵(潛兵)
亦作“潜兵”。 伏兵。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增垒威敌,减灶潜兵。” 宋 苏洵 《权书上·法制》:“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明史·叶昇传:“潜兵出贼后掩击。”
分類:伏兵
《國語辭典》:丘八  拼音:qiū bā
兵的隐语。因兵字可析为丘、八二字。五代十国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卷四。轻薄鉴》:「太祖问击棆之戏,创自谁人。大夫对曰:『丘八所置。』」《太平御览。卷四○○。人事部。凶梦》引《续晋阳秋》:「孔子名丘,八以配丘,此兵字,路必有伏兵。」
分類:伏兵
《漢語大詞典》:七覆
七处伏兵;七处埋伏。左传·宣公十二年:“ 士季 使 巩朔 韩穿 帅七覆于 敖 前,故上军不败。” 杜预 注:“覆,为伏兵七处。” 清 唐孙华 《赠同年赵蒙泉》诗:“张罗为掩禽,毁巢将取鷇。桎梏陈五刑,网络施七覆。”
《漢語大詞典》:邀伏
设伏兵拦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河套:“今欲城 河 外以为守,出孤远之军,涉荒残之地,彼或徉为遁逃,潜肆邀伏;或抄掠其前,躡袭其后。”
《漢語大詞典》:踏伏
亦作“蹋伏”。亦作“蹹伏”。
(1).搜索敌人的伏兵。《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晋 杜预 注:“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 孔颖达 疏:“前有斥候蹋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蹋行之。”蹋,一本作“ 蹹 ”。南齐书·曹虎传:“ 虎 令辅国将军 朱公恩 领骑百匹及前行踏伏,值贼游军,因合战破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喜兆:“ 淮西 用兵时, 刘沔 为小将,军头颇易之,每捉生踏伏, 沔 必在数,前后重创,将死数四。”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六年:“夏四月, 桓天生 復引 魏 兵据 隔城 ,詔游击将军 下邳 曹虎 督诸军讨之。辅国将军 朱公恩 将兵蹹伏。”
(2).倚伏。《西游记》第十回:“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 魏徵 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西游记》第三五回:“独自个坐在洞中,蹋伏在那石案之上,将宝剑斜倚案边,把扇子插於肩后,昏昏默睡着了。”
《漢語大詞典》:突战(突戰)
伏兵袭击的战术。六韬·突战:“发吾伏兵,以衝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勇者不得鬭,轻者不及走,名曰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