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圆惺,字鉴庵,一号传真,姓苏氏,西蜀通江人也。幼失恃怙,依于外宅。九岁避寇梁山旁,匿沙河菩提庵,礼偶然师出家,后为破山老人行者。清顺治三年,出蜀入楚,谒玉泉恒河律师,潜心向学,五年进具,肄习律仪,兼穷贤首,二时听受。十有七年,尝参耳根圆通,猛然开寤,为主僧一真所知。真本当阳刘氏子,初习贤首教观,洞明经旨,尝讲《楞严经》,说三聚戒,得圆通法门及体性三昧者,不可胜数。惺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之旨,有省,作偈呈真,有云:原来在者里,何须向外求。烂嚼人糟粕,驴年未了休。真为印可,付以衣法。康熙元年,湖南九溪镇将郝公请演《金刚》、《楞严》。二年,土司宣慰向 公延讲《法华》,皆能阐明秘奥,妙入几微。教海神龙,无以踰之。三年,游金陵,见华藏大咸,问讯之馀,一喝云:“汝兴教乘,此喝应如何讲?”惺曰:“下文繁冗,附在来日。”归寮,呈颂曰:“晴天轰霹雳,平地起波涛。欲晓如斯旨,冢头渰莱蒿。”咸览之,嘿然。翌日,咸复问曰:“《楞严经》空有俱非,汝试说之?”惺答以偈曰:“说有不有,说空不空。行住坐卧,常在其中。”咸厉声曰:此子大有悟入。已而入两浙,谒玉琳(日”+“秀”) 于天目,遂参木陈老人,为道玉泉山水之胜曰:“堆蓝出仙掌,泉吐漱玉珠。”语意隽绝。四年,由四明礼南海,拜舍利,越石梁。五年,复至华藏,代座说法。咸付以衣拂,惺辞不受,咸曰:“宗教兼弘,说行并用,古今昭然,何用辞为?”惺拜而受之。六年,登九华、清凉,道出终南,至峨嵋。十三年,乃旋玉泉,结茅山腰。川湖总督蔡公毓荣,重辉殿宇,广增香田。十八年,提督徐公请开堂弘法,一时贤俊如慧目具拙宗乘,鹤飞梅谷,照玉莹石,皆当机演唱,王公士庶亦乐闻法要。二十二年,创修珠桥。二十八年,增筑十方堂。三十五年,邑侯以关陵请,为建坊表。三十七,葺观泉亭,董治唐贤碑碣。三十八年,复神州,刻惠王所书《法华经》板。其维持象教,不惮勤苦。四十年三月八日,说偈而逝。先数日,自知期至,力疾还玉泉,与众䛡别,语音琅琅,其病若失。众方冀其延年,乃如约而去。世寿七十四,僧腊五十四。门人建塔于罗汉山,荆州释天茨为之铭,以彰盛德。天茨文词尔雅,别有传,具弟十科。惺著有语录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