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外说(外説)
指儒家六经以外的传记杂说等。 元 揭傒斯 《〈夷白先生集〉序》:“﹝ 夷白先生 ﹞遂大感悔,悉谢絶游从,研极经史,下至百家外説,无所不涉。”
《漢語大詞典》:传叙(傳叙)
人物的传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 韩 有《张中丞传叙》, 柳 有《段太尉逸事》。”
分類:人物传记
《漢語大詞典》:托传(託傳)
指为假设的人物所作的传记。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史传之外,别有託传,始 东方朔 (《非有先生传》)。有行状,始 胡翰 (《杨元伯行状》),碑誌杂记,皆其遗裔也。”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曰託传,假设其人,亦备以赋物也。”
《漢語大詞典》:传略(傳略)
比较简略的传记。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 毕氏 等传略,倘有暇,仍望译寄。” 孙犁 《秀露集·烈士陵园》:“从烈士们的传略上可以看到,即使他们这样年轻,他们生前已经久经考验。”
分類:简略传记
《漢語大詞典》:传状(傳狀)
传记行状。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经》:“盖方志与传状异事,传状者,记今人,其里居、官位宜从今。” 朱自清 《〈背影〉序》:“如序跋,书牍,赠序,传状,碑志,杂记,哀祭七类中,都有许多小品文字。”
分類:传记行状
《漢語大詞典》:传诔(傳誄)
传记和诔文。传,用以记述死者的事迹和德行;诔,用以表示哀悼之情。东观汉记·平原怀王胜传:“ 平原王 葬, 邓太后 悲伤,命史官述其行迹,为传誄,藏於王府。”
《漢語大詞典》:苏武传
传记篇名。东汉班固作。载于汉书,为《李广苏建(苏武父)传》的一部分,篇题后人所加。文章塑造了一位坚贞不屈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国语辞典》:普曜经(普曜经)  拼音:pǔ yào jīng
书名。晋竺法护译,八卷。为佛教典籍,是叙述释迦牟尼佛的传记。
《国语辞典》:罗曼罗兰(罗曼罗兰)  拼音:luó màn luó lán
Romain Rolland
人名。(西元1866~1944)法国小说家、剧作家、传记作家。喜读斯宾诺莎和托尔斯泰的作品,曾任巴黎大学音乐史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提倡非战主义,呼吁尊重真理和人性,遭政府驱逐,流亡瑞士。著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多夫》,西元一九一五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国语辞典》:故事书(故事书)  拼音:gù shi shū
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伟人传记或世界名著等,以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笔调书写而成的书籍。其中多附上精美插图。
《国语辞典》:鲍斯威尔(鲍斯威尔)  拼音:bào sī wēi ěr
James Boswell
人名。(西元1740~1795)英国传记作家,以撰写《约翰生传》(Life of Samuel John-son)知名于世。
《国语辞典》:传记文学(传记文学)  拼音:zhuàn jì wén xué
以人物传记为内容的文学作品。
《漢語大詞典》:段太尉逸事状
传记篇名。唐代柳宗元作。段太尉即段秀实,唐中期名臣。通过段秀实的几件逸事,刻画了他勇于与强暴抗争、真心关怀人民的动人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骄兵悍将的飞扬跋扈和人民被任意欺虐的现实。
《國語辭典》:纪传体(紀傳體)  拼音:jì zhuàn tǐ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而编辑的史书体裁。创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其本纪记述帝王事迹,兼以排比大事;列传记录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及四方诸夷。为历代修撰正史所采用。
《國語辭典》:评传(評傳)  拼音:píng zhuàn
对古今人物的生平、作品、成就等加以评论的传记。
分類:评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