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驿音(驛音)
指书信。古时书信经驿站传递,故称。 清 汪潮生 《扬州慢·湖上见新柳》词:“旧游记否,到 江 南。残梦初醒,甚远驛音稀。”
《漢語大詞典》:驿邮(驛郵)
传递文书、信件的机构。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一:“《西域记》云:塞外无驛邮,往往以烽代驛。”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署廨》:“各官职掌,除民事外,内自厂卫,以至各监局,外自省闈,以至驛邮,岁时自宗庙陵寝行幸以至澣洗之事,虽巨细不一等,而县应固沓如也。”
《漢語大詞典》:知启(知啓)
一种陈述事由、传递通知的帖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待我把这知启另外誊一份,明日我上衙门去,当面求藩臺资助些。只要藩臺肯了,无论多少,只要他写上一个名字就好了。”
《漢語大詞典》:传演(傳演)
传递演变。 李大钊 《今》:“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以至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
分類:传递演变
《漢語大詞典》:达闻(達聞)
(1).传闻。 汉 王充 论衡·实知:“讖书秘文,远见未然;空虚闇昧,豫睹未有;达闻暂见,卓譎怪神,若非庸口所能言。”
(2).传递消息。 明 杨慎 《四川建昌兵备道题名记》:“其望京师万里而遥,望 成都 亦千里而遥,故有事则艰于达闻。”
《漢語大詞典》:传骑(傳騎)
驿站传递音信命令的骑马的使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 游 少海 、传骑从中来謁曰:‘ 婴 疾甚,且死,恐公后至。’”新唐书·吐蕃传下:“会飞鸟使至,召其军还,遂引去。飞鸟,犹传骑也。” 宋 张先 《劝金船》词:“翰阁迟归来传骑,恨留驻难久。”
《漢語大詞典》:报船(報船)
传递文书信息的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此是漕标报船,老兵上岸下文书去了。”
《漢語大詞典》:步递(步遞)
驿站内步行传递的役夫。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驛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宋史·索湘传:“ 德州 旧赋民马以给驛,又役民为步递, 湘 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
《國語辭典》:传动(傳動)  拼音:chuán dòng
把动力从机器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可分为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电力传动三种。如:「吉普车因为是四轮传动,所以能在恶劣的地形上行驶。」
《漢語大詞典》:传运(傳運)
传递运输。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乔 ﹞随 亮 至 汉中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兄瑾书》:“ 乔 本当还 成都 ,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如:锹河泥,一个人揸锹,五、六个人传运,这样就能干得更好。
《漢語大詞典》:机构(機搆)
见“ 机构 ”。
分類:机构
《國語辭典》:铺马(鋪馬)  拼音:pù mǎ
驿站中所备的马匹。《水浒传》第一回:「从人背了诏书,金盒子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
《漢語大詞典》:送令
谓输送贡物及传递文书。周礼·地官·司关:“有内外送令,则以节传出内之。” 郑玄 注:“有送令,谓奉贡献及文书,以常事往来。”
《國語辭典》:送秋波  拼音:sòng qiū bō
1.用眼神传递情意给所喜欢的人。如:「情之所钟,不免频送秋波。」
2.比喻予人以愿意接近的暗示。
《國語辭典》:冷铺(冷鋪)  拼音:lěng pù
1.驿亭。古代为了方便往来传递文书,而设的中途休息站。因设备简陋且多建于冷僻处,故称为「冷铺」。元。王仲文《救孝子。楔子》:「我是赛卢医,行止十分低,常拐人家妇,冷铺里做夫妻。」《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才出得县门,被三、四个阴捕,将麻绳望颈上便套。不由分说,直拖至城外一个冷铺里来。」
2.旧时备有消防设施的地方。《延平府志。卷一一。公署志》:「冷铺:创在城市乡都人烟辏集之处,每十馀家间各一所,蓄灭火之具于其中,夜则轮流守宿以备缓急。即古水铺之制,今则兼警防盗贼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