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三十二祖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清世宗御笔恭绘古德道像三十二尊又取其本传提纲摘要作为小传每传又作一赞刻石大内,以备摹拓流布。未既,世宗崩。高宗以所拓祖像三十二轴赐武林理安寺。后修寺志,即以此传赞载于首册。然此传赞,未刻书板。民国七年普陀山法雨寺住持印光法师捐资刻于扬州藏经院。其三十二祖次列如下。肇法师、宝志公、南岳思、永嘉觉、南阳忠、马祖一、石头迁、药山俨、清凉观、寒山子、拾得、黄檗运、赵州谂、长沙岑、沩山祐、临济玄、仰山寂、洞山价、投子同、曹山寂、玄沙备、云门偃、罗汉琛、法眼益、天台韶、雪窦显、永明寿、天衣怀、圆悟勤、莲池宏、玉林琇、茆溪森。
三处传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禅宗也。世尊三处传心于迦叶:一灵山之拈花微笑,一于多子塔分半座,一于双林树下由棺中出足。禅宗象鉴曰:「世尊三处传心者为禅旨,一代所说者为教门。故曰:禅是佛心,教是佛语。」然说拈花微笑事之大梵天经,其出处不分明,多子塔前分半座双树下出足事,诸经虽有其事而如五灯会元所「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曾无之,但如是禅家公案因缘,常底之事,取其意可也。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唐慧立本等撰。
口传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口诀,口授。即不可笔录之秘法以口传授也。法显传曰:「法显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诸国,皆师师口传,无本可写。」
天台传佛心印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元虎溪沙门怀则述。说深明性具之圆宗,直指人心。使见性成佛者。注二卷,明传灯注。
天亲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婆薮槃豆传之略名。
五重相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五重血脉。日本净土宗极秘相传者。第一重随自意门相传,第二重授手印相传,第三重领解钞相传,第四重决答相传,第五重十念相传。一重之终,揭列祖相承之名,次固守其义而记可决持之旨,书年号月日,授法师之署名,在判,弟子之名而与之。惟对于在家之人不许相传。
止观辅行传弘决
【佛学大辞典】
(书名)本为十卷,开为四十卷。唐湛然撰。释天台之摩诃止观。
比丘尼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卷,梁宝唱撰。
四度传授
【佛学大辞典】
(杂语)四度加行之传授也。
四朝僧传
【佛学大辞典】
(杂语)唐国四朝之高僧传也。
世亲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婆薮槃豆法师传之异名。
以心传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家之常语。离言说文字而以心传于心也。达磨之血脉论曰:「三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六祖坛经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信之,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宗密之禅源都序上之一曰:「达磨受法天竺,躬至中华,见此方学人多未得法,唯以名数为解,事相为行。欲令知月不在指,法是我心故,但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显宗破执,故有斯言。」
付法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付法藏因缘传之略名。
付法藏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付法藏因缘传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