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56,分30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文伯羞鳖
西伯
吴嚭
无力犹能肆汝杯
武夷仙伯
衔杯对刘
巷伯
小宗伯
孝伯痛饮
许公鞯
颜冉
杨伯起哀荣
杨氏子孙
殽尸露
典故(续上)
温伯雪文伯羞鳖
西伯
吴嚭
无力犹能肆汝杯
武夷仙伯
衔杯对刘
巷伯
小宗伯
孝伯痛饮
许公鞯
颜冉
杨伯起哀荣
杨氏子孙
殽尸露
典故
相关人物
温伯雪
相关人物
温伯雪子
《庄子》外篇·卷七下《田子方》
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见也。」……仲尼见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 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见也。」……仲尼见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 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例句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李白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典故
相关人物
文伯羞鳖
相关人物
公父文伯
露睹父
《国语》卷五〈鲁语下·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202~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例句
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李瀚 蒙求
《孟子》卷七《离娄上》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史记》卷四〈周本纪〉~6~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例句
文王已云没,谁顾好爵縻。 刘叉 答孟东野
文王已没不复生,直之道何时行。 卢仝 直吟
西伯今寂寞,凰声亦悠悠。 杜甫 凤凰台(原注。山峻不至高顶。方舆胜览。凤皇台在同谷县东南十里。二石如阙。汉有凤皇来栖。故名。)
典故
相关人物
吴嚭
相关人物
伯嚭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
王阖庐元年,举伍子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楚诛伯州犁,其孙伯嚭亡奔吴,吴以为大夫。……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越王灭吴,诛太宰嚭,以为不忠,而归。
王阖庐元年,举伍子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楚诛伯州犁,其孙伯嚭亡奔吴,吴以为大夫。……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越王灭吴,诛太宰嚭,以为不忠,而归。
例句
有策擒吴嚭,无言让范宣。 张说 奉和圣制过王浚墓应制
典故
相关人物
无力犹能肆汝杯
相关人物
公伯寮
子路(仲由)
孔子
《论语注疏·宪问》~29~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典故
武夷仙伯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386~
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太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乾鱼;阴阳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太一坛旁。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顾氏案:地理志云建安有武夷山,溪有仙人葬处,即汉书所谓武夷君。是时既用越巫勇之,疑即此神。」
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太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乾鱼;阴阳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太一坛旁。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顾氏案:地理志云建安有武夷山,溪有仙人葬处,即汉书所谓武夷君。是时既用越巫勇之,疑即此神。」
典故
相关人物
衔杯对刘
相关人物
刘伶(字伯伦)
《昭明文选》卷四十七晋·刘伯伦(伶)《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惟酒是务,焉知其馀。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恍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惟酒是务,焉知其馀。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恍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例句
结绶还逢育,衔杯且对刘。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毛诗正义》卷十二之三〈小雅·节南山之什·巷伯〉~428~
毛诗序:「〈巷伯〉,刺幽王也。寺人伤于谗,而作是诗也。」
毛诗序:「〈巷伯〉,刺幽王也。寺人伤于谗,而作是诗也。」
《春秋左传·襄公九年》
「令司宫、巷伯儆宫。」晋·杜预注:「司宫,奄臣。巷伯,寺人。皆掌宫内之事。」
「令司宫、巷伯儆宫。」晋·杜预注:「司宫,奄臣。巷伯,寺人。皆掌宫内之事。」
《礼记注疏》卷五十五〈缁衣〉~927~
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
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
例句
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白居易 和阳城驿
《周礼注疏》卷十九〈春官宗伯·小宗伯〉~290~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凡国之大礼,佐大宗伯。凡小礼,掌事,如大宗伯之仪。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凡国之大礼,佐大宗伯。凡小礼,掌事,如大宗伯之仪。
例句
至矣小宗伯,确乎心不回。 孟郊 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
典故
相关人物
许公鞯
相关人物
宇文述(伯通)
《隋书》卷六十一《宇文述传》附《云定兴传》
「述素好著奇服,炫耀时人。定兴为制马鞯,于后角上缺方三寸,以露白色,世轻薄者率仿学之,谓为许公缺势。」
「述素好著奇服,炫耀时人。定兴为制马鞯,于后角上缺方三寸,以露白色,世轻薄者率仿学之,谓为许公缺势。」
例句
韩嫣金丸莎覆绿,许公鞯汗杏粘红。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二
《论语·先进》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昭明文选》卷十四东汉·班孟坚(固)《幽通赋》
「聿中和为庶几兮,颜与冉又不得。」唐·李善注引曹大家曰:「聿,惟也。颜,颜渊也。冉,冉伯牛也。二子居中履和,庶几圣贤。然渊早夭,伯牛被疾,俱不得其死也。」
「聿中和为庶几兮,颜与冉又不得。」唐·李善注引曹大家曰:「聿,惟也。颜,颜渊也。冉,冉伯牛也。二子居中履和,庶几圣贤。然渊早夭,伯牛被疾,俱不得其死也。」
例句
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 贯休 上杭州令狐使君
典故
相关人物
杨伯起哀荣
相关人物
杨震(字伯起)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历任显要,后蒙冤饮鸩而卒,顺帝即位。」「朝廷咸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杨震字伯起』,历任显要,后蒙冤饮鸩而卒,顺帝即位。」「朝廷咸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例句
谁知杨伯起,今日重哀荣。 宋之问 范阳王挽词二首之二
典故
相关人物
杨氏子孙
相关人物
杨震(字伯起)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例句
每叹陆家兄弟少,更怜杨氏子孙贫。 鲍防 送薛补阙入朝
典故
相关人物
殽尸露
相关人物
秦伯
《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败秦师于殽。
败秦师于殽。
《春秋左传·文公三年》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晋·杜预注:「封,埋藏之。」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晋·杜预注:「封,埋藏之。」
例句
感念殽尸露,咨嗟赵卒坑。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