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五住地
【佛学大辞典】
(名数)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住地。住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三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于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住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著之咎重,故表爱之名。三、色爱住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著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四、有爱住地,无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著之咎最重,故表爱之名。有爱之有为生死之义,无色界之爱于生死之果报,为爱著之最终者,故名有爱。五、无明住地,三界一切之无明也,无明为痴闇之心体,无慧明者,是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别立一住。大乘义章五本曰:「本为末依,名之为住。本能生末,称之为地。」胜鬘经宝窟中末曰:「能生为地,令所生成立名住。」
五住地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五住地烦恼。(参见:五住地)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五住者,谓三界见惑为一住,三界思惑分为三住,根本无明为一住,共成五住也。由此五惑,能令众生住著生死,故名住地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根本无明者,能生见、思二惑,故名根本也。)
〔一、一切见住地惑〕,一切见者,即三界分别见惑也。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分别起诸邪见,住著三界,故名一切见住地惑。
〔二、欲爱住地惑〕,欲爱者,即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由五根对五尘境,起贪爱心,而于欲界住著生死,故名欲爱住地惑。(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三、色爱住地惑〕,色爱者,即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不了此惑,住著色界禅定,不能出离,故名色爱住地惑。
〔四、有爱住地惑〕,有爱者,即无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不了此惑,住于禅定,不能出离,故名有爱住地惑。
〔五、无明住地惑〕,无明者,即根本无明惑也。谓声闻、缘觉未了此惑,沉滞真空,即住方便土;大乘菩萨方能除断,由馀惑未尽,住实报土。故名无明住地惑。(方便土者,谓修方便道,断见、思惑,即声闻、缘觉所居之土也。实报土者,称实感报故也;谓菩萨断惑相有未尽者,居此土也。)
五住地
【佛学大辞典】
(名数)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住地。住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三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于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住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著之咎重,故表爱之名。三、色爱住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著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四、有爱住地,无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著之咎最重,故表爱之名。有爱之有为生死之义,无色界之爱于生死之果报,为爱著之最终者,故名有爱。五、无明住地,三界一切之无明也,无明为痴闇之心体,无慧明者,是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别立一住。大乘义章五本曰:「本为末依,名之为住。本能生末,称之为地。」胜鬘经宝窟中末曰:「能生为地,令所生成立名住。」
四住地
【佛学大辞典】
(名数)常略名四住。三界见思之烦恼也。一见一切住地,三界之一切见惑也,二欲爱住地,欲界之一切思惑也,思惑之中以贪爱为重过,故举重而摄他。三色爱住地,色界之一切思惑也。四有爱住地,无色界之一切思惑也。于此加入无明住地,称为五住地,皆言住地者,以此五法为生一切之过,恒沙之烦恼之根本依处故也。是胜鬘经之法门。止观辅行六曰:「同四住尘,处处结缘。」四教仪曰:「见思惑,又云见修,又云四住。」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四住,即三界内的见思烦恼。一、见一切住地,是将三界的见惑,汇集为一地,故名见一切。二、欲爱住地,是欲界的思惑。三、色爱住地,是色界的思惑。四、有爱住地,是无色界的思惑。
【佛学次第统编】
众生烦恼,以所住地分之,有四住地,略称四住,即三界见思之烦恼也。
一、见一切住地 三界一切之见惑。
二、欲爱住地 欲界一切之思惑。
三、色爱住地 色界一切之思惑。
四、有爱住地 无色界一切之思惑。
色爱住地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住地惑之一,色界一切之思惑也,举爱之一种以兼摄他种。
【三藏法数】
色爱者,即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不了此惑,住著色界禅定,不能出离,故名色爱住地惑。
住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名生法之根本体,住者所住,地者所生之义也。一切之烦恼分类为五住地。胜鬘宝窟中末曰:「言地者,本为末依,名之为住。本能生末,目之为地。」
欲爱住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住地惑之一。总称属于欲界之一切思惑,思惑之中,爱惑最重,故云欲爱住地。
无明住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住地之第五。于根本枝末中为根本无明,于我法二执中为法执。是一切烦恼之所依,为变易生死之因,故名住地。胜鬘经宝窟中末曰:「此无明住地,即指妄想心体以为无明。(中略)暗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为彼恒沙起惑所依,名之为住。能生恒沙,故称为地。」唯识述记八末曰:「旧言无明住地,今言习地。梵本无住所言。习者,由数习故,有此无明等五住地,故名无明习地。所言住是何义。」
无明住地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住地惑之一。
【三藏法数】
无明者,即根本无明惑也。谓声闻、缘觉未了此惑,沉滞真空,即住方便土;大乘菩萨方能除断,由馀惑未尽,住实报土。故名无明住地惑。(方便土者,谓修方便道,断见、思惑,即声闻、缘觉所居之土也。实报土者,称实感报故也;谓菩萨断惑相有未尽者,居此土也。)
欲爱住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五住地)
五住地
【佛学大辞典】
(名数)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住地。住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三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于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住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著之咎重,故表爱之名。三、色爱住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著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四、有爱住地,无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著之咎最重,故表爱之名。有爱之有为生死之义,无色界之爱于生死之果报,为爱著之最终者,故名有爱。五、无明住地,三界一切之无明也,无明为痴闇之心体,无慧明者,是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别立一住。大乘义章五本曰:「本为末依,名之为住。本能生末,称之为地。」胜鬘经宝窟中末曰:「能生为地,令所生成立名住。」
分列住地
【佛学次第统编】
由住地故,惑有五种,三藏法数云:「五住地惑,五住者,谓三界见惑为一住,三界思惑分为三住,根本无明为一住,共成五住也。」由此五惑,能令众生住著生死,故名住地也。
一、一切见住地惑 一切见者,即三界分别见惑也。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分别起诸邪见,住著三界,故名一切见住地惑。
二、欲爱住地惑 欲爱者,即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由五根对五尘境,起贪爱心,而于欲界住著生死,故名欲爱住地惑。
三、色爱住地惑 色爱者,即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不了此惑,住著色界禅定,不能出离,故名色爱住地惑。
四、有爱住地惑 有爱者,即无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不了此惑,住于禅定,不能出离,故名有爱住地惑。
五、无明住地惑 无明者,即根本无明惑也。谓声闻缘觉,未了此惑,沉滞真空,即住方便土,大乘菩萨,方能除断,由馀惑未尽,住实报土,故名无明住地惑。
住地分见
【三藏法数】
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三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地分见。(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一切见住地惑
【三藏法数】
一切见者,即三界分别见惑也。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分别起诸邪见,住著三界,故名一切见住地惑。
欲爱住地惑
【三藏法数】
欲爱者,即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由五根对五尘境,起贪爱心,而于欲界住著生死,故名欲爱住地惑。(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有爱住地惑
【三藏法数】
有爱者,即无色界思惑也。谓诸众生不了此惑,住于禅定,不能出离,故名有爱住地惑。
药叉罗刹住地
【三藏法数】
谓有药叉等鬼神所住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恐其伺于方便,扰乱行法,令不成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