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梵迹
(1).佛寺的墟迹。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肸蠁灵兆,丘墟梵迹。”
(2).指佛像。法苑珠林卷二三:“ 隋 时有 阿弥陀佛 五十菩萨像者,西域 天竺 之瑞像也……时有 北齐 画工 曹仲达 者,本是 曹国 人,善於丹青,妙画梵迹,传模西瑞,京邑所推。”
分類:佛寺佛像
《漢語大詞典》:画刹(畫刹)
有彩绘装饰的佛寺。 唐 孙逖 《酬万八贺九云门下归溪中作》诗:“晚从灵境出,林壑曙云飞。稍觉清溪尽,回瞻画刹微。”
《國語辭典》:迦蓝(迦藍)  拼音:jiā lán
佛教用语。佛寺、寺院。为梵语saṁghārāma的音译。
《漢語大詞典》:轨范师(軌範師)
佛寺中传授佛法者的职位称号。音译为阿闍梨。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二十五师资之道:“﹝本﹞或问云:阿遮利耶存念﹝註﹞译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亦省称“ 轨范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轨范每常长不闕,威仪未省暂离身。”
《漢語大詞典》:香岑
对佛寺所在山丘的美称。 唐 张说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高名出 汉 阴,禪阁跨香岑。”
《漢語大詞典》:寺户
即佛图户。 北魏 时为佛寺服役的民户。
《漢語大詞典》:梵山
《法华玄赞》四载,“ 陈思王 登 渔山 ,闻巖岫诵经,清婉遒亮,远谷流响,遂拟其声,而製梵唄。”后以“梵山”泛指有佛寺之山。 元 马祖常 《寄弘长老云山》诗:“曙雨初生螮蝀桥,梵山吟唄不移朝。”
分類:佛寺
《漢語大詞典》:梵馆(梵館)
佛寺僧舍。 宋 王安石 《长干寺》诗:“梵馆清闲侧布金,小塘回曲翠文深。”
《漢語大詞典》:金刚神(金剛神)
佛寺门两胁所立之金刚夜叉。正法华经·光世音普门品:“或现沙门梵志之像,或金刚神隐士独处仙人僮儒像。”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二年:“以宫人为佛菩萨,士为金刚神王。” 胡三省 注引 范成大 曰:“在处寺门有两金刚神,是千佛数中最后者,一名 娄至德 ,一名 青叶髻 。” 郑振铎 《海燕·大佛寺》:“黄色的围墙,庄严的庙门,四个极大的金刚神分站左右。”
《漢語大詞典》:连宇(連宇)
(1).连延的房屋。陈书·宣帝纪:“连宇高甍,阡陌如绣。”
(2).犹莲宇。连,通“ 莲 ”。指佛寺。 唐 刘长卿 《冬夜宿扬州开元寺烈公房送李侍御之江东》诗:“寂寂连宇下,爱君心自弘。”连,一本作“ 莲 ”。
《漢語大詞典》:枳园(枳園)
佛寺名。故址在今 江苏 江宁县 。 南朝 梁 沈约 《枳园寺刹下石记》:“ 晋 故车骑将军 琅邪王 邵 ,玄悟独晓,信解渊微,於 太祖 文献公 清庙之北,造 枳园精舍 ,其始则芳枳树篱,故名因事立。” 唐 李商隐 《上河东公第二启》:“某闻 周 朝贝叶,列妙引於 王褒 ; 梁 日 枳园 ,洒芳词於 沈约 。”
《國語辭典》:卑田院  拼音:bēi tián yuàn
本是佛教僧人收养老弱残疾者的地方。后引申为乞丐收容所。参见「悲田院」条。元。石君宝《曲折池》第三折:「我家须不是卑田院,怎么将这叫化的都收拾我家来了?」《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假如郑元和在卑田院做了乞儿,此时囊箧俱空,容颜非旧。」
《漢語大詞典》:佛伞(佛傘)
佛家所用仪仗之一。佛寺举行重大典礼时,常用伞盖张于佛像之上,谓之“佛伞”。 宋 陶谷 清异录·僧旂佛伞:“ 龙兴寺 檀越捨幡盖文云:‘僧旂交舞,丁当起于风铃;佛伞高擎,焜燿生乎日鑑。’其造语脱落寻常轨辙,而不书谁人製撰。”
《漢語大詞典》:佛光寺
古代著名佛寺之一。在 山西省 五台县 城西南。寺创建于 北魏 孝文帝 时。大殿建于 唐 大中 十一年,配殿建于 金 天会 十五年。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八:“《唐穆宗实録》: 元和 十五年四月四日, 河东 节度使 裴度 奏: 五臺山 佛光寺 侧,庆云现。”
《漢語大詞典》:利刹
吉祥的佛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池水东北 际水 ,有 汉 中山王 故宫处,臺殿观榭,皆上国之制……岁久頽毁,遗基尚存。今悉加土,为利刹灵图。”
分類:吉祥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