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86,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分类词汇(续上)
村律院
那烂陀
什刹海
三条椽下
暮鼓晨钟
琳宫梵宇
《漢語大詞典》:村律院
乡村佛寺。律,梵语vinaya的意译。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永福村院犬》:“ 福州 永福县 有村律院,伯仲二僧同房。”
《國語辭典》:那烂陀(那爛陀)  拼音:nà làn tuó
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的佛寺。在今印度比哈尔省巴腊贡(Baragaon)。相传是帝日王为北印度曷罗社盘社(Rājavamsa)比丘所建,后经历代国王扩建,成为古印度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更是七、八世纪印度佛教最高学府。护法、月护、戒贤、月称等著名论师都曾在此讲学,中国高僧如玄奘、义净等也留学于此。毁于十二世纪。
《漢語大詞典》:什刹海
也写作“十刹海”。在 北京市 西城区 。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称。 元 代名 海子 ,为一宽而长的水面, 明 初缩小,后逐渐形成 西海 、 后海 、 前海 ,三海水道相通。自 清 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漢語大詞典》:三条椽下(三條椽下)
佛寺禅堂中每人坐禅地位广三尺许,与三条屋椽的宽度大致相等,因以“三条椽下”指称禅床。禅家亦用为话头,有切近处之意。 宋 圆悟 《碧岩录》卷三:“且如山僧道:适来举拂子,且道即今在什么处?尔诸人若见得,与 莲花峯 庵主同参;其或未然,三尺椽下,七尺单前,试去参详看。”
《國語辭典》:暮鼓晨钟(暮鼓晨鐘)  拼音:mù gǔ chén zhōng
1.佛寺中朝课之前和熄灯之前皆会敲击钟鼓,用以警惕与自励。宋。俞德邻 送程道大归新安兼简宪使卢处道学士四首之三:「我生惭愧贾胡留,暮鼓晨钟复报秋。」也作「朝钟暮鼓」、「晨钟暮鼓」。
2.比喻使人觉悟的言论。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一九出:「清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沙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
《国语辞典》:琳宫梵宇(琳宫梵宇)  拼音:lín gōng fàn yǔ
道院和佛寺。《水浒传》第六一回:「钱粮浩大,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城里城外,琳宫梵宇,碧瓦朱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