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作为(作為)  拼音:zuò wéi
1.行为与举动。《文明小史》第一回:「一府之内,以我为表率,总要有些作为,方得趁此表现。」
2.当作。如:「此事作为罢论。」
《漢語大詞典》:作为(作爲)
作假,实行欺骗。为,同“ 伪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郑玄 注:“作为,为诈伪。”汉书·五行志上:“作为姦诈,以伤民财。” 汉 徐干 中论·谴交:“詎敢淫心舍力,作为非务,以害休功者乎?”
《国语辞典》:有作为(有作为)  拼音:yǒu zuò wéi
有能力、才干可以开创事业。《红楼梦》第二回:「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
《国语辞典》:不作为(不作为)  拼音:bù zuò wéi
法律上称消极行为之一,凡应为而不为,或应不为者即不为等,均称「不作为」。例如医生开割后,不为人敷药包扎,得科以不作为之罪。又如他人财物,遗失在地,不为窃取等举动,是为合法之不作为。
《國語辭典》:无所作为(無所作為)  拼音:wú suǒ zuò wéi
没有做出成绩、没有成就。《朱子语类。卷二五。论语。八佾篇》:「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国语辞典》:不作为违警(不作为违警)  拼音:bù zuò wéi wéi jǐng
行为人以一定之不作为为违警行为之内容者谓之。有因单纯违反规定之作为义务而违警者,亦有以不作为为手段而违警者。
《国语辞典》:有所作为(有所作为)  拼音:yǒu suǒ zuò wéi
有贡献、成就。如:「他期许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有所作为。」
《国语辞典》:作为犯(作为犯)  拼音:zuò wéi fàn
指行为人以积极的作为而成立的犯罪。
《国语辞典》:不作为犯(不作为犯)  拼音:bù zuò wéi fàn
在法律上有作为义务的人,因不作为的方式而触犯刑法者,称为「不作为犯」。也称为「不行犯」。
《國語辭典》:大有作为(大有作為)  拼音:dà yǒu zuò wéi
能充分发挥才干,有大成就与贡献。《孟子。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宋。朱熹。注:「大有为之君,大有作为,非常之君也。」
《國語辭典》:节物(節物)  拼音:jié wù
每一节令中的景物或事物。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漢語大詞典》:为作(爲作)
(1).造作;做作。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豕俛仰嚘咿,为作容声,司原愈益珍之。” 唐 柳宗元 《辩〈列子〉》:“其文辞类《庄子》,而尤质厚,少为作。”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来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条,上坟处説不尽乔为作。”
(2).犹作为;行为。 唐 李翱 《去佛斋论》:“使佛生於中国,则其为作也必异於是。”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语暨其他为作,俱欲去上下贤不肖之间,以大归乎无差别。”
《國語辭典》:施为(施為)  拼音:shī wéi
施展作为。唐。韩愈〈爱直赠李君房别〉:「南阳公举措施为,不失其宜。」《红楼梦》第四回:「我也知道,守著舅舅姨爹处住著,未免拘紧了你,不如你各自住著,好任意施为。」
《國語辭典》:作成  拼音:zuò chéng
1.造成。《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经纬天地,作成四时。」
2.成全、帮助成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何苦作成别人肥了家去!所以不如一面收留,省了许多人的妄想。」《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如今有一桩大生意作成你──你却不可忘了我!」
3.成交。《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正要来寻耐,有多花物事,耐看看,阿有倽人作成。」
4.怂恿。《西游记》第二二回:「哥哥,你要图乾净,只作成我下水。」
《漢語大詞典》:行作
劳作;作为。《商君书·垦令》:“声服无通於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休居不听,则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壹。” 汉 王充 论衡·辨祟:“起动、移徙、祭祀、丧葬、行作、入官、嫁娶,不择吉日,不避岁月,触鬼逢神,忌时相害……如实论之,乃妄言也。” 唐 王维 《燕子龛禅师》诗:“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 清 唐甄 潜书·性才:“众皆昏乱,不能行作,不知几席所在,不知东西所向,不知门户所由。”
质料不纯的货物。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元年“金银器皆行滥” 元 胡三省 注:“市列为行。市列造金银器贩卖,率殽他物以求赢,俗谓之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