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乱首(亂首)  拼音:luàn shǒu
1.祸乱的根源。《老子》第三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作乱的首领。《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也,政衰听怠,则廷平将招权而为乱首矣。」
3.头发散乱。《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
《漢語大詞典》:交讧(交訌)
交相骚扰作乱。明史·刘同升传:“日者策试诸臣,简用 嗣昌 ,良以中外交訌,冀得一效,拯我苍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按其时 髮 捻 交訌,储胥浩繁,宵旰焦劳,大农仰屋,廷臣遂有此苟且目前之策。”
《漢語大詞典》:阻乱(阻亂)
谓武人拥兵或恃险作乱。后汉书·崔寔传:“ 寔 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晋 永嘉 中, 西蜀 阻乱,割 华容 诸城,为 颖王 都。” 杜甫 《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清 仇兆鳌 注:“思家忆弟,伤 洛城 阻乱。”
《漢語大詞典》:首逆
旧指造反作乱的为首者。明史·方国珍传:“惟都事 刘基 以 国珍 首逆,数降数叛,不可赦。” 清 梅曾亮 《王刚节公家传》:“公以 临武 参将,从提督 罗思举 破贼 羊泉街 ,首逆诛。”
《漢語大詞典》:啸乱(嘯亂)
谓聚众作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大明》:“ 元 末 方国珍 啸乱 浙 东,时 刘护军 基 弃官家居 括 婺 间,豪杰数十人咸聚焉。”
分類:聚众作乱
《漢語大詞典》:扇乱(煽亂)
煽动作乱。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 河源 蓝阿和 , 博罗 陈烂屐四 , 永安 曾鬼六 ,聚徒煽乱。”
分類:煽动作乱
《漢語大詞典》:御奸(禦姦)
谓对付外部作乱者。御,通“ 御 ”。左传·成公十七年:“臣闻乱在外为姦,在内为轨,御姦以德,御轨以刑……德刑不立,姦轨竝至。”
谓禁止邪恶。国语·晋语六:“御宄以德,御姦以刑。”
《漢語大詞典》:乱门(亂門)
作乱的人家。左传·昭公十九年:“谚曰:‘无过乱门。’”吕氏春秋·原乱:“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
分類:作乱人家
《漢語大詞典》:毒乱(毒亂)
(1).谓为恶作乱。《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毒乱之民,当望旌瓦解,而更静然。”
(2).祸乱。 晋 陆云 《南征赋》:“在中叶之不竞,遭皇家之毒乱。”
(3).破坏扰乱。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羣生失寧。”
《漢語大詞典》:狂攘
(1).纷乱貌。楚辞·严忌〈哀时命〉:“摡尘垢之狂攘兮,除秽累而反真。” 朱熹 集注:“狂攘,乱貌。” 汉 马融 《围棋赋》:“狂攘相救兮,先后并没。”
(2).猖狂作乱。 唐 皮日休 《新城三老董公赞》:“ 项 氏狂攘,贼我 怀王 。”
《漢語大詞典》:鼠舞
指群鼠衔尾舞动。古人视为逆臣叛君作乱的征兆。语出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昭帝 元凤 元年九月, 燕 有黄鼠衔其尾舞王宫端门中。王往视之,鼠舞如故。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一日一夜死……时 燕剌王 旦 谋反将死之象也。其月,发觉伏辜。” 汉 焦赣 《易林·咸之节》:“豕生鱼魴,鼠舞庭堂,雄佞施毒,上下昬荒,君失其邦。” 南朝 梁 江淹 《敕为朝贤答刘休范书》:“闻彼虹饮鼠舞之异,早见物徵。”
《漢語大詞典》:作戾
制造暴乱,作乱。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是以 荆蛮 作戾, 周 称克捷之谋; 越貊 稽诛, 汉 用治平之策。”
《国语辞典》:圆经(圆经)  拼音:yuán jīng
旧时请出家人念经以消除鬼神作乱,诵完后便结束仪式,称为「圆经」。《醒世姻缘传》第一六回:「晁书又袖出二百三十两银子,走到你二人的卧室,交付明白,约定七月初一日圆经。」
《漢語大詞典》:遘迕
亦作“ 遘忤 ”。 谓作乱。遘,通“ 构 ”。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谢安成王赉祭孤石庙胙肉启》:“神居鷁首,独汎安流。民幸同附,得徵遘忤。” 唐 柳宗元 《张公墓志铭》:“海无遘迕,寇罔踰越。”
分類:作乱
《漢語大詞典》:混澒
水流漫涌回旋貌。常以形容作乱的形势。新唐书·杜牧传:“ 齐 、 鲁 、 梁 、 蔡 被其风,因亦为寇。以里拓表,以表撑里,混澒回转,颠倒横邪,未常五年间不战。”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是以 赵 、 魏 、 燕 、 齐 卓起大唱, 梁 、 蔡 、 吴 、 蜀 躡而和之;其餘混澒轩嚣;欲相效者,往往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