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内宄
部内部作乱。书·舜典“蛮夷猾夏,寇贼姦宄” 孔 传:“在外曰姦,在内曰宄。” 孔颖达 疏:“往者蛮夷戎狄猾乱华夏,又有强寇劫贼外姦内宄者为害甚大。”
分類:内部作乱
《漢語大詞典》:选蠕(選蠕)
(1).谓图谋作乱。史记·律书:“ 南越 、 朝鲜 自全 秦 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阸,选蠕观望。” 司马贞 索隐:“蠕音软。选蠕谓动身欲有进取之状也。”
(2).蠕动貌。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及食罢就视,则已蜿蜒舒展,选蠕摇动。”
《漢語大詞典》:噬逆
谓反叛作乱。《陈书·高祖纪下》:“ 曇朗 噬逆,罪不容诛,分命众军,仍事掩讨,方加梟磔,以明刑宪。”
分類:反叛作乱
《漢語大詞典》:专乱(專亂)
专权作乱。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是时, 李傕 等专乱。”
分類:专权作乱
《国语辞典》:猖乱(猖乱)  拼音:chāng luàn
猖獗作乱。如:「那一带山贼猖乱横行,来往行人须多加留神。」
分类:猖獗作乱
《漢語大詞典》:邦贼(邦賊)
国贼,叛逆作乱者。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二曰邦贼。” 郑玄 注:“为逆乱者。” 贾公彦 疏:“既云邦贼,罪无过此,故知为逆乱。”
分類:叛逆作乱
《漢語大詞典》:哗乱(嘩亂)
谓群起作乱。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三:“他认为这种人物是天神人鬼所保佑,人民所爱戴的,选择这样的人来当政,便可以使百姓安心,不至于哗乱。”
分類:群起作乱
《漢語大詞典》:僚志
僚 ,指 春秋 楚国 勇士 熊宜僚 。 白公胜 作乱,胁迫 熊宜僚 随从。 僚 不肯,“承之以剑,不动”。事见左传·哀公十六年。后以“僚志”称坚贞之志。 南朝 宋 谢灵运 《陇西行》:“耿耿 僚 志,慊慊丘园,善謌以咏,言理成篇。”
分類:勇士作乱
《漢語大詞典》:乱徒(亂徒)
作乱的人。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四回:“倘各该地方,遇有乱徒借故暴动,以及散布传单煽惑生事,立即严拏惩办。”
分類:作乱东藩
《漢語大詞典》:御轨(御軌)
谓对付宫闱内部作乱者。御,通“ 御 ”。国语·晋语六:“臣闻之,乱在内为轨,在外为姦,御轨以德,御姦以刑。” 韦昭 注:“御,止也。”轨,一本作“ 宄 ”。
《国语辞典》:生妖作怪  拼音:shēng yāo zuò guài
妖魔鬼怪兴起作乱。《隋唐演义》第八九回:「及至时运衰微,禄命将终之日,不但众散亲离,人心背叛,即魑魅魍魉也都来了,生妖作怪,播弄著你,所谓人衰鬼弄人是也。」
《国语辞典》:兴妖作孽(兴妖作孽)  拼音:xīng yāo zuò niè
妖魔鬼怪到处闹事作乱。比喻小人兴风作浪,为非做歹。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三。永州野庙记》:「此物在世已久,兴妖作孽,无与为比。」也作「兴妖作怪」。
《国语辞典》:除凶去害  拼音:chú xiōng qù hài
铲除凶恶作乱之人。《三国演义》第四八回:「吾自起义兵以来,兴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
《漢語大詞典》:讧诈(訌詐)
谓作乱行诈。 明 吴廷翰 《观鸭说》:“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戾腹訌诈,亦不可得矣。”
《漢語大詞典》:盗宄(盜宄)
盗贼作乱。 清 孔尚任 《送从子衍栻还东鲁》诗:“昏暮水火艰,不但虑盗宄。东庄稼薄收,县官日徵比。”
分類:盗贼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