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鸣柯(鳴柯)
树木枝条因风作响。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竹缘浦以被緑,石照涧而映红。月隐山而成阴,木鸣柯以起风。”自注:“山高月隐,便谓为阴;鸟集柯鸣,便谓为风也。”
《国语辞典》:铮铮响(铮铮响)  拼音:zhēng zhēng xiǎng
铿锵作响,形容人的名声显赫。《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仁大典方六房里,都是我们五门四关厢里铮铮响的乡绅。」
《漢語大詞典》:鼻鸣(鼻鳴)
指牲畜嘘气或鼓鼻作响。 何士光 《草青青》二:“我听见那头黄牛在栏里嚼草,不时喷着鼻鸣。” 王盛农 《猛士》第十一章:“小黄马仍旧很兴奋,烦躁地发出低低的鼻鸣。”
分類:牲畜作响
《漢語大詞典》:雷辕(雷轅)
辚辚作响的战车。 北周 庾信 《奉报寄洛州》诗:“雷辕惊战鼓,剑室动金神。” 倪璠 注:“《淮南子》曰:‘雷以为车轮。’”
分類:作响战车
《漢語大詞典》:雷辗(雷輾)
隆隆作响地前进。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车轮雷辗,鼓动热烈的声浪。”
《漢語大詞典》:响瓜儿(響瓜兒)
用手打人脑瓜子作响声。《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回:“那 谢希大 悄悄向他头上打了一个响瓜儿。”《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小油嘴儿,你倒和 李桂姐 两个,把 应花子 打的好响瓜儿。”
《国语辞典》:枵肠辘辘(枵肠辘辘)  拼音:xiāo cháng lù lù
辘辘,拟声词,形容空腹的鸣叫声。「枵肠辘辘」指肚子饿得咕咕作响,形容极为饥饿。如:「尚未近午,却早已枵肠辘辘。」《聊斋志异。卷五。西湖主》:「忽僮仆肢体微动,喜而扪之。无何,呕水数斗,醒然顿苏。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著。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国语辞典》:暴雷也似  拼音:bào léi yě sì
声音如急雷般作响。《文明小史》第二六回:「一个黑大汉上台,脚才跨到台上,那拍掌之声,暴雷也似的响。」
分类:声音作响
《國語辭典》:吧唧  拼音:bā ji
1.拟声词:(1)摹拟双唇开合的声音。如:「别在那儿吧唧吧唧的吵。」(2)摹拟走在潮湿地面所发出的声音。如:「下过雨后,一群孩童吧唧吧唧的踩著雨水在路上嬉戏。」
2.由双唇开合作响,借指抽烟。
《漢語大詞典》:吧咂
双唇开合作响。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四章:“ 郭振山 十二分惋惜地吧咂着胡楂嘴。” 梁斌 《红旗谱》二二:“‘求点情吗?’ 严知孝 吧咂着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