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何用多金
 
佩印归
  
六印悬
 
六国都丞相
 
季子多金
 
季子金
 
季子金多
 
苏印
 
苏卿印
 
苏子印
 
苏秦六印
 
苏秦六国
 
金印六国
 
相关人物
苏秦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
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而奉阳君已死,即因说赵肃侯曰:「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皆高贤君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而君不任事,是以宾客游士莫敢自尽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君乃今复与士民相亲也,臣故敢进其愚虑。……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彊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以畔秦。……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例句

苏秦无负郭,六印又如何。 崔道融 过农家

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杜牧 赠别

飘飘苏季子,六印佩何迟。 杜甫 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

为客囊无季子金,半生踪迹任浮沈。 牟融 赠欧阳詹

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 高适 别王彻

六窠只佩诸侯印,争比从天拥册归。 黄滔 翁文尧员外拥册礼之归一路有诗名昼锦集先将寄示因书五十六字

典故 
苏公悬印
 
苏秦佩印归
 
苏秦印
 
苏秦富贵

相关人物
苏秦

参考典故
六印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2262~
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例句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荣。 杜荀鹤 遣怀

腰间尽解苏秦印,波上虚迎范蠡船。 王铎 罢都统守镇滑州作

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苏秦富贵时。 王韫秀 夫入相寄姨妹

惠深范叔绨袍赠,荣过苏秦佩印归。 白居易 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袍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

苏公有国皆悬印,楚将无官可赏功。若使重生太平日,也应回首哭途穷。 秦韬玉 寄怀

未学苏秦荣佩印,却思平子赋归田。 薛逢 座中走笔送前萧使君

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 韦庄 东阳赠别

《國語辭典》:佩印  拼音:pèi yìn
将印章系佩在身上。如:「古人有佩印的习尚。」
《漢語大詞典》:曳组(曳組)
犹佩印。古代佩印用组绶,因以曳组为佩印的代称。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但闻争曳组,詎见学垂韁。”
分類:佩印组绶
《漢語大詞典》:朱组(朱組)
红色丝带。古代达官贵人用以系冠、佩玉、佩印之用,亦借指高官。礼记·玉藻:“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解朱组,佩青紱。”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颜延之〈赠别〉》:“中坐溢朱组,步櫩簉琼弁。” 宋 姜夔 《喜迁莺慢·功父新第落成》词:“玉珂朱组,又占了道人林下真趣。” 明 夏完淳 《博浪沙歌》:“ 秦 亡朱组繫 子婴 ,三户復死 韩王 成。”
《漢語大詞典》:彯组(彯組)
谓佩印的绶带飘动。指在朝为官。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至於顾盻增其倍价,剪拂使其长鸣,彯组云臺者摩肩,趍走丹墀者叠迹,莫不缔恩狎,结绸繆,想 惠 庄 之清尘,庶 羊 左 之徽烈。”
《漢語大詞典》:怀组(懷組)
怀藏印绶。指为官。组,佩印的丝带。 宋 苏辙 《西掖告词·林积知福州》:“今予命尔怀组而归,非独观荣於故乡,盖将责实於来效。”
《漢語大詞典》:纡绂(紆紱)
谓佩印作官。绂,系官印的丝带。后汉书·吴盖陈臧传论:“虽怀璽紆紱,跨陵州县,殊名诡号,千队为羣,尚未足以为比功上烈也。” 南朝 齐 谢朓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下车遽暄席,紆紱始黔灶。”
《漢語大詞典》:絓组(絓組)
古代官吏佩印用的丝带。借指做官。 明 屠隆 《昙花记·群仙会真》:“乃以性爱烟霞,志轻絓组;乞恩拜表,復归 衡山 。”
《漢語大詞典》:纡朱拖紫(紆朱拖紫)
亦作“ 紆朱曳紫 ”。 形容地位显贵。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绶之颜色。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何必紆朱曳紫,服冕乘軺。” 唐 白居易 《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开眉。” 明 宋濂 《曾府君石表辞》:“ 曾氏 为尤盛,紆朱拖紫以显融于时,在在皆是。”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紆朱拖紫,揖让人主之前;当轴秉衡,平章军国之重。”
《國語辭典》:纡青拖紫(紆青拖紫)  拼音:yū qīng tuō zǐ
身上佩带青、紫色的印绶。比喻地位显贵。《文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序》:「莫不纡青拖紫,服冕乘轩。」也作「纡金拖玉」。
《漢語大詞典》:纡佩金紫(紆佩金紫)
身佩印绶。谓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绶色。后汉书·马援传:“猥先诸君紆佩金紫,且喜且惭。”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紆佩金紫,光国垂勋。”
《漢語大詞典》:六印
(1).谓六国相印。史记·苏秦列传:“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賑而封。”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 洛阳 苏季子 ,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金 元好问 《天门引》:“丈夫何意作 苏秦 ,六印才堪警儿女。”
(2).六将军印。史记·封禅书:“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大 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 司马贞 索隐:“谓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为四也。更加乐通侯及天道将军印,为六印也。”
(3). 唐 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唐 杜甫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二:“ 杜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考唐六典:凡在牧马,以小官字印印右膊,以年辰印印右髀,以监名印印尾侧。二岁以飞字印印左髀膊。细马次马以龙形印印项左。送尚乘者,印三花及飞字印,外又有风字印。官马赐人者,以赐字印。配诸军及充传送驛者,以出字印。印凡八,此云六印,意赐、配者不在数耳。”
《漢語大詞典》:黄金印
黄金制作的印章。古时公侯将相所佩。史记·五宗世家论:“ 高祖 时诸侯皆赋,得自除内史以下, 汉 独为置丞相,黄金印。” 唐 李白 《别内赴徵》诗之二:“归时儻佩黄金印,莫见 苏秦 不下机。” 明 吴阳 《威宁伯王襄敏公越》诗:“惨淡黄金印,零落白羽扇。”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羡煞人,黄金印,顺口说合纵,横目说连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