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牌面  拼音:pái miàn
1.元代用来奖励的功牌。《元史。卷四十四。顺帝本纪七》:「甲午,以太不花为湖广行省左丞相,总兵招捕湖广、沔阳等处,湖广、荆襄诸军悉听节制,给还元追夺河南行省丞相宣命,仍给以功赏宣敕、金银牌面。」
2.元代朝廷发给出使大臣的證明文件。《元史。卷一○一。兵志四》:「使臣无牌面文字,始给马之驿官及元差官,皆罪之。有文字牌面,而不给驿马者,亦论罪。」
3.麻将、纸牌等牌具的正面。如:「牌面有五张同样花色连号的牌子,叫做『同花顺』。」
《漢語大詞典》:牌尾
(1). 太平天囯 对军中或城中老弱残疾者的称呼。一般指年龄不足十五、六岁或超过五、六十岁的男子。 清 知非子 《金陵杂记》:“各馆牌尾,年老逾六十者,并孩童十六岁以内者。” 清 谢介鹤 金陵癸甲纪事略:“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餘为‘牌尾’。”
(2).见“ 牌尾馆 ”。
《漢語大詞典》:撒殿
以珍珠等抛散殿上。 宋 代南海诸国使节谒见君主时所行的最重礼节。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熙寧 中, 珠輦国 使人入贡,乞依本国俗撒殿,詔从之。使人以金盘贮珠,跪捧於殿槛之间,以金莲花酌珠,向御座撒之,谓之‘撒殿’,乃其国至敬之礼也。”宋史·礼志二二:“ 注輦 、 三佛齐 使者至,以真珠、龙脑、金莲花等登陛跪散之,谓之‘撒殿’。”
《漢語大詞典》:起节(起節)
谓负有皇命的使节动身起程。《中国现在记》第十回:“钦差就起节到行辕下马,所有本省文武大小官员,一概不见。”
《漢語大詞典》:圭贽(珪贄)
持珪求见。借指朝聘的使节。 南朝 齐 谢朓 《元会曲》诗:“珪贄纷成序,鯷译憬来思。” 北周 庾信 《移虏留使文》:“珪贄盈庭,华裔参軫。”
《漢語大詞典》:颛对(顓對)
(1).顓,通“ 专 ”。谓任使节时独自随机应答。汉书·王莽传中:“ 莽 选儒生能顓对者 济南 王咸 为大使,五威将 琅邪 、 伏黯 等为帅,使送 登 尸。”
(2).顓,通“ 专 ”。指能独自随机应答的使者。 宋 岳珂 桯史·乾道受书礼:“其秋,偕 虞雍公 允文 爰立左右,上密求顓对。”
《国语辞典》:分符拥节(分符拥节)  拼音:fēn fú yǒng jié
符、节为朝廷分封王侯,派遣使节时,用做凭證的信物。「分符拥节」指封官授爵。《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
《国语辞典》:外交照会(外交照会)  拼音:wài jiāo zhào huì
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各省长官对外交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照会」。
《国语辞典》:驻劄国(驻劄国)  拼音:zhù zhá guó
称使节所驻扎的国家。
《国语辞典》:信任状(信任状)  拼音:xìn rèn zhuàng
派遣使节到外国时,由本国元首或外交部长所签发给驻在国的證书。
《國語辭典》:遣唐使  拼音:qiǎn táng shǐ
日本奈良王朝,羡慕唐朝文物之盛,迭遣重臣名宿,渡华留学,采唐政法、文教,移植于其国,称为「遣唐使」。后遂为各代的定制;唐末,中国乱起,始罢遣。
《漢語大詞典》:三节人从(三節人從)
宋 代(包括 夏 、 辽 、 金 )出国使节的随员。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六:“近岁衔命出疆,三节人从,赏给丰腆。”《宋史·礼志二二》:“ 金国 贺正旦人使到闕赴宴等坐次,令与宰臣相对稍南。使、副上下马於执政官上下马处。三节人从并於宫门外上下马。”金史·礼志十一:“新定 夏 使仪注: 夏国 使、副及参议各一,谓之使。都管三。上节、中节各五,下节二十四,谓之三节人从。”亦省作“ 三节人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令:“ 大辽 使人朝见讫,翌日诣 大相国寺 烧香,次日,诣南御苑射弓,朝廷旋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彼赐宴,三节人皆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