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铨(中銓)
三铨之一。 唐 代文官的选授由吏部尚书、侍郎分别主之。侍郎二人分别负责中铨和东铨,掌八品、九品官员的选授。旧唐书·职官志二:“尚书、侍郎,分为三銓。尚书为尚书銓,侍郎二人分为中銓、东銓也。”参见“ 三銓 ”。
《漢語大詞典》:三铨(三銓)
唐 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新唐书·选举志下:“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銓,尚书、侍郎分主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选人先遭涂毁文书者,令三銓止除诈伪,余復旧规。” 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以三銓分其选:一曰尚书銓,二曰中銓,三曰东銓。或云吏部东西銓并流外銓为三銓。’”按, 唐 乾元 中侍郎 崔器 奏改中铨为西铨。故 宋 王溥 唐会要·吏部尚书以尚书铨、东铨、西铨为三铨。
《漢語大詞典》:黄散
(1).指黄门侍郎与散骑常侍。两者同为门下省官员, 晋 以后,共掌尚书奏事,故合称黄散。晋书·陈寿传:“ 杜预 将之镇,復荐之於帝,宜补黄散。” 唐 卢照邻 《释疾文》:“自谓明主以令僕相待,朝廷以黄散为经。”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 六朝 人称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为黄散。”
(2).指黄色药粉。 汉 刘向 列仙传·崔文子:“ 文 拥朱幡繫黄散,以徇人门,饮散者即愈,所活者万计。后去在 蜀 卖黄散。”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崔文黄散、草玉酒、黄庭丸、皇符、老子领中符、赤鬚子桃花府,皆有良効者也。”南史·宋纪上·武帝:“帝先患手创,积年不愈,沙门有一黄药,因留与帝,既而忽亡,帝以黄散傅之,其创一傅而愈。”
《漢語大詞典》:户侍
户部侍郎的省称。 宋 施彦执 《北牕炙輠》卷上:“ 张子公 为户侍,苦用度窘,欲出祠部,改盐钞。”
分類:户部侍郎
《國語辭典》:伏猎(伏獵)  拼音:fú liè
唐户部侍郎萧炅,读伏腊为伏猎,故被讥为「伏猎侍郎」。见《旧唐书。卷九九。严挺之传》。后人引以讥嘲误认文字的人。
《漢語大詞典》:伏猎侍郎(伏獵侍郎)
指 唐 户部侍郎 萧炅 。因其曾将“伏腊”读为“伏猎”,故被讥为“伏猎侍郎”。旧唐书·严挺之传:“客次有礼记, 萧炅 读之曰:‘蒸尝伏猎。’ 炅 早从官,无学术,不识‘伏腊’之意,误读之。 挺之 戏问, 炅 对如初。 挺之 白 九龄 曰:‘省中岂有伏猎侍郎?’”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昔 唐 省中有‘伏猎侍郎’,为 严挺之 所讥而罢。”后世以“伏猎侍郎”泛指不学无术的人。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胊忍辨:“夫以二字之微,以 师古 许慎 杜祐 三家尚有误舛,今之不悦学者,乃以漫浪视之,几何不为‘伏腊侍郎’乎!”亦省称“ 伏腊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相诗词:“二公故风流宰相,非伏猎、弄麞之比,独晚途狂谬取败耳。”
《漢語大詞典》:贰枢(貳樞)
宋 代指枢密副使。 明 代亦指侍郎。 明 吴宽 《礼部试拟宋以范仲淹为枢密副使谢表》:“伏以西府崇严,位遇均於将相;贰枢赞画,责任重於朝廷。” 明 范景文 《辞免新命疏》:“夫中枢一席,以控九塞,以总六师,而参帷筹,禆庙算,则贰枢所有事也。”按, 崇祯 三年三月, 范 升任兵部左侍郎,上疏辞免。
《国语辞典》:小宗伯  拼音:xiǎo zōng bó
职官名。掌建国的神位,并辅佐宗伯。《周礼。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此。」后世亦称礼部侍郎为「小宗伯」。也称为「少宗伯」。
《漢語大詞典》:青琐郎(青瑣郎)
黄门侍郎的别称。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飘飘青琐郎,文采珊瑚钩。”参见“ 青琐拜 ”。
《漢語大詞典》:青琐拜(青瑣拜)
应劭 《汉官仪》卷上:“黄门郎,每日暮,向 青琐门 拜,谓之夕郎。”后因以“青琐拜”称拜官黄门侍郎。 唐 罗衮 《赠罗隐》诗:“向夕便思 青琐 拜,近年寻伴 赤松 游。”原注:“ 隐 开平 中召拜夕郎,不就。”
《漢語大詞典》:清望官
指地位贵显、有名望的官职。 唐 制中央设门下及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詹事、左右庶子、秘书少监、国子司业等。因这些官职多由进士出身有名望的人担任,故称。 宋 制略同。旧唐书·德宗纪上:“丙午,举 先天 故事,非供奉侍卫之官,自文武六品已上清望官,每日二人更直待制,以备顾问,仍以 延英 南药院故地为廨。”
《國語辭典》:小黄门(小黃門)  拼音:xiǎo huáng mén
汉代宫中执役的人,地位较中常侍低。《续汉书志。第二六。百官志三》:「小黄门,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无员。掌侍左右,受尚书事。上在内宫,关通中外,及中宫已下众事。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苦,则使问之。」后泛指宦官、小太监。宋。何薳《春渚纪闻。卷六。裕陵眷贤士》:「裕陵初无深罪之意,密遣小黄门至狱中视某起居状。」
《國語辭典》:部院  拼音:bù yuàn
1.清代各省巡抚,多半兼兵部侍郎及都察院副都御史,故称为「部院」。
2.称中央各部与各院。
《漢語大詞典》:总河(總河)
明 清 总理 河 道的官名。 明 设总河侍郎。 清 初称河道总督, 雍正 时改称总河。明史·河渠志一:“ 成化 七年命 王恕 为工部侍郎,奉敕总理 河 道。总河侍郎之设,自 恕 始也。”明史·河渠志三:“ 成化 七年,又因廷议,分漕河 沛县 以南、 德州 以北及 山东 为三道,各委曹郎及监司专理,且请简风力大臣总理其事。始命侍郎 王恕 为总河。”清史稿·河渠志一:“ 雍正 元年六月,决 中牟 十里店 、 娄家庄 ,由 刘家寨 南入 贾鲁河 。会 鹏年 卒, 齐苏勒 为总河。”
《國語辭典》:堂官  拼音:táng guān
1.旧时称各衙门的长官。《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那时刑部堂官,是个部曹出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我在京的时候,曾上过一个条陈给堂官。」
2.酒楼茶坊的服务人员。《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当下吃完几壶酒,堂官拿上肘子、汤和饭来。」也作「堂倌」。
《國語辭典》:堂倌  拼音:táng guān
旧时对茶楼、酒铺、饭馆、澡堂等服务人员的称呼。《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他师徒五众就检了靠窗口一张茶桌坐下,堂倌泡上三碗茶。」也作「堂官」。
《漢語大詞典》:青琐拜(青瑣拜)
应劭 《汉官仪》卷上:“黄门郎,每日暮,向 青琐门 拜,谓之夕郎。”后因以“青琐拜”称拜官黄门侍郎。 唐 罗衮 《赠罗隐》诗:“向夕便思 青琐 拜,近年寻伴 赤松 游。”原注:“ 隐 开平 中召拜夕郎,不就。”
《漢語大詞典》:丞参(丞參)
清 末新官制,于各部尚书、侍郎以下设左右丞和左右参议,统称丞参。亦以指辅佐人员。 叶遐庵 《辛亥宣布共和前北京的几段逸闻》:“副大臣 李经迈 不就, 阮忠枢 亦不到部,丞参星散,余以承政厅长遂总理全部之事。”
《漢語大詞典》:五官郎
汉 时五官中郎将署下的属官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泛称“五官郎”。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后用以代称宫廷侍卫官。 唐 李白 《寒女吟》:“一拜五官郎,便索 邯郸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