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伏状(伏狀)  拼音:fú zhuàng
承认罪状的供词。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既然招了,著他画了伏状。」《水浒传》第二七回:「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也作「招伏」、「招状」。
《國語辭典》:笔供(筆供)  拼音:bǐ gōng
嫌犯所招认的书面供词。如:「王警员做好笔供后,马上就把案件移交给地检署。」
分類:受审供词
《國語辭典》:画供(畫供)  拼音:huà gōng
1.罪犯在供词上签字,表示供词属实。《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画供已毕,上了脚镣手扭,发下司狱司监禁。」《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冤不冤?为你的事,要我亲笔画供呢!」
2.罪犯签字招认的供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府尹取了亲笔画供,供称『是西山观知观黄妙修,因奸唆杀是实。』」
《漢語大詞典》:招书(招書)
旧时审问犯人时负责记录供词的人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讼》:“堂左侧招书一人,听写口供。”
《漢語大詞典》:革言
谓更改供词。易·革:“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王弼 注:“自四至上,从命而变,不敢自违,故曰革言三就。” 高亨 注:“革言,有罪更改供辞。”
《國語辭典》:翻供  拼音:fān gōng
犯人已经承认其罪,后又改变供词,称为「翻供」。《红楼梦》第八五回:「大哥前头口供甚是不好,待此纸批准后再录一堂,能彀翻供得好便可得生了。」
《國語辭典》:画押(畫押)  拼音:huà yā
在文书契约上签名或签字表示负责、认可。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押字》:「所谓署字者,皆草书其名,今俗谓之画押。」《红楼梦》第二三回:「叫他写了领字,贾琏批票,画了押,登时发了对牌出去。」也作「画柙」。
《國語辭典》:准伏  拼音:zhǔn fú
画押。在文书或契约中签上表示负责、认可的文字。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但凡刑人,必然尸亲有准伏,方可定罪。」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取官绵纸一张,著司房责下口词,等他夫妻两个画了准伏,当堂判个斩字,即日押赴市曹。」
《漢語大詞典》:招卷
记录供词的案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知县就把文案叠成,连人解府。知府看了招卷,道是希奇,心下有些疑惑。”
《漢語大詞典》:反供
推翻原来的供词。 萧军 《羊·职业四》:“浑……蛋……不懂交情……想反供,套上他的手。”
《國語辭典》:点纸(點紙)  拼音:diǎn zhǐ
在文件上按指印签押。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则您那官吏每忒狠毒,将我这百姓每忒凌虐,葫芦提点纸将我罪名招。」
《國語辭典》:录供(錄供)  拼音:lù gōng
记录供词。如:「他是法院的书记官,专任录供。」
《漢語大詞典》:款占
亦作“欵占”。 犹供词。 宋 王禹偁 《监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铭》:“ 惟忠 始下狱,即请服罪,臣不忍希旨致人于法,乱陛下邦宪。因抱欵占,罗列指摘,词气不挠。”
分類:供词
《漢語大詞典》:招稿
记录案件始末与犯人供词等的文稿。《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次日,那书办做成了招稿,先送与 晁大舍 看了。”
《漢語大詞典》:招册
记录案件始末、犯人供词等的册子。《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每年朝审、秋审,先期细览招册。”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招册:“今官府审案皆有招册,序事之原委及两造口供。按汉书·外戚传, 宣帝 即位,寻求外家,求得 王媪 ,媪有供词一段,歷言 翁须 嫁 刘仲卿 事。又《孔稚圭集》有奏上 王奂 在狱中杀 刘兴祖 事,皆琐屑详尽,而古雅可诵,是当时之招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