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4—501 【介绍】: 北魏范阳涿人,字伯源,小名阳乌。卢度世子。袭侯爵。由主客令历迁秘书监、本州大中正。尝表谏孝文帝立冯后、伐南齐二事。后以持节、安南将军攻南齐之南阳,兵败免官爵。后为徐州京兆王兼长史。以诚信御物,甚得民和。宣武帝景明初除秘书监,卒官。工书法,代京宫殿,多其所题。
全后魏文·卷三十七
渊字伯源,小名阳乌。范阳涿人。晋从事中郎谌五世孙。延兴中,袭父度世爵固安侯,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迁给事黄门侍郎、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加使持节、安南将军,兼侍中,拜仪曹尚书。以考课降守尚书。出为安南将军。以兵败,免为民。起,兼太尉长史,又兼彭城王中军长史,又为京兆王愉徐州长史。宣武即位,除秘书监。景明二年卒,谥曰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549 【介绍】: 南朝梁范阳方城人,字伯绪。张缅弟。年十一,尚梁武帝女。起家秘书郎,好学善文,与琅邪王锡齐名。梁武帝大同二年,位吏部尚书,能选拔寒门才士,为时所称。迁湘州刺史,在政四年,流人自归,州境大安。太清二年,官平北将军、宁蛮校尉。后为岳阳王萧察所害。有《鸿宝》及文集,皆佚。
全梁文·卷六十四
缵字伯绪,缅第三弟。天监中尚富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封利亭侯,补国子生,除秘书郎,迁太子舍人。转洗马中舍人,普通初迁太尉咨议参军尚书吏部郎,长兼侍中。太通初出为宁远华容公长史,行琅邪彭城二郡国事,随府迁北中郎长史南兰陵太守,加贞威将军,行府州事,徵拜度支尚书,出为吴兴太守。大同中徵为吏部尚书,进尚书仆射,迁宣惠将军丹阳尹。未拜,改使持节湘州刺史。太清中徵为领军,改授使持节平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岳阳王察不受代,见杀。元帝承制,赠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简宪公,有《鸿宝》十卷。本传作一百卷。集十一卷。本传作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7—558 【介绍】: 南朝陈巴西充国人,字伯玉。侯弘远子。世为西蜀酋豪。梁时,事益州刺史鄱阳王萧范,以军功累官冯翊太守。侯景陷台城,萧范死,填领其众,杀豫章太守,据其地。后降侯景。及景败,杀景党投梁元帝,为南充州刺史。后归陈武帝,为司空。陈文帝即位,授太尉。文帝天嘉元年,曾督军大破王琳及北齐军,又败北周贺若敦等,授湘州刺史。
毛喜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6—587 【介绍】: 南朝陈荥阳阳武人,字伯武。少好学,善草隶。起家梁中卫西昌侯行参军。陈霸先(陈武帝)镇京口,命与陈顼(陈宣帝)同谒梁元帝。江陵陷,入长安。陈文帝立,喜自北周还。陈宣帝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时议北侵,喜以定策功封东昌县侯。及北伐,得淮南地,陈安边之术。宣帝时,官至吏部尚书。直言无忌,尝论皇太子叔宝过失。及叔宝即位,贬永嘉内史,有惠政。后征还入朝,道病卒。
全陈文·卷十五
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人。起家梁中卫西昌侯行参军。迁记室参军,元帝以为尚书功论侍郎。陷入周。陈天嘉初南归,为宜帝骠骑府咨议参军,领中记室。及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迁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封东昌县侯,母忧夺情,起为明威将军,改宣远将军、义兴太守,入为御史中丞,服阕,加散骑常侍、五兵尚书,参掌选事,加侍中,授散骑常侍、丹阳尹,迁吏部尚书。后主即位,授信威将军永嘉内史,改南安内史,祯明元年,徵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道卒,年七十二。
侯均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奉元人,字伯仁。父母早亡,与继母居,卖薪以给奉养。积学四十年,群经百氏,无不淹贯,旁通佛道两教典籍,名振关中。以荐为太常博士,上疏忤时相意,不待报可,即归里。尝言“人读书不至千遍,终于己无益”。
康铎 朝代: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9—1381 【介绍】: 明湖广蕲州人,字伯声。康茂才子。以父功封蕲春侯。督民垦田凤阳。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又从傅友德取云南,卒于军。追封蕲国公。
侯居艮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侯居艮(1525年—?),字伯成,号兼山,山西平阳府解州人,民籍。山西乡试第十八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三十八名进士。户部观政,本年授淄川知县,隆庆二年(1568年)升刑部主事,四年调户部,改浙江道御史,万历元年(1573年)升汝宁知府,谪卒。

人物简介

维基
侯居坤(1538年—?),字伯生,号至轩,山西平阳府解州人,民籍。山西乡试第四十七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一百二十名进士。户部观政,本年八月授保定府推官,隆庆二年(1568年)六月行取,九月升兵部主事,五年正月升员外,三月升陕西佥事,万历二年(1574年)八月升陕西行太仆寺少卿兼佥事,五年正月考察调用。
侯提封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侯提封(1577年—1611年),字伯釐,号高鲁,山东兖州府郓城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东乡试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进士,初授高阳县知县,调繁任丘县,莅政明敏,百废俱兴,尤加意穷黎,甫报政,三十九年以疾卒于官。柩还乡,百姓环榇号泣,络绎于道。公居乡醇和,仕宦三年,家计落落如故,舆论重之。妾董氏,事提封,澹妆素服,朴质而勤。生一子,躬事纺绩。仓卒遇贼,大骂而死。

人物简介

维基
侯鼎铉(16世纪—17世纪),原名侯宗源,字伯远,常州府无锡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侯鼎铉是太仆少卿侯先春之孙,赠户部主事侯世美之子,黄道周门生;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成进士,担任黄冈知县。当时流寇肆虐,人民生活困苦,他薄罚缓征,革除耗羡,俸馀捐出建筑堤坝堡垒,使得境内安宁;某天有官员带来诏令索取兵船数百,要求徵用商船,他说:「你们以商船为家,夺去等于是割取你们性命!」拒绝官员,对方很快离去。之后侯鼎铉迁任湖州推官,多次平反冤狱,改革当地粮运宿弊,并仿效祖父的白粮事宜;再入朝担任户部广西司主事。弘光年间他和葛遇朝、张弘弼、吴国斗、雍鸣鸾、赵明远、许承钦、任弘震、区志远、秦堈、夏时泰、曹玑、陆禹思、张大章、何应璜、方岳朝、周宪申、蔡元宸、陈宗大、赵翼心、盛黄、周伯瑞、张永禧、刘世斗、傅如汤、张鼎隅、赵悦心、王泰际、章甫、徐懋贤、倪元善一同在户部共事,转为员外郎,南京失陷后出家为僧,有儿子侯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1—1872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进士。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四年,湘军出战。发布《讨粤匪檄》。数年间,攻占武汉、九江等重镇。十年,江南大营再溃,太平军东取苏、常。清廷乃授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十一年,占安庆。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鸿章练淮军自上海攻苏、常,皆受成于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复督兵战捻军,无功。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九年,办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国强盛,杀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协。旋还任两江,卒于官。谥文正。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所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颇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二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光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赠太傅,谥文正。有《求阙斋诗集》。
词学图录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总名《曾文正公全集》。
维基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朝长沙府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谱名传豫,宗圣曾子七十世孙(系出曾氏南宗),晚清时期的重臣、名臣和功臣,湘军创始人和领袖,也是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儒生,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晚清另一重臣李鸿章有师徒关系。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部侍郎。1852年奉旨组办湘军,以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其所创立的湘军更成为晚清的依傍,曾国藩亦因此地位大幅上升,成为汉臣之首,同时亦扩大了地方权力,其门生朋友更遍布天下,势力幅及整个官场。1860年8月,授曾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寻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翌年开始曾国藩支持恭亲王奕䜣主持的洋务运动,大力支持地方兴办实业,提倡以平等外交方式对待洋人,从而成为慈禧太后的重臣。1871年奉旨处理「天津教案」,但因与洋人委服而遭到天下唾骂,甚至被讽为「曾国贼」,因此积劳成疾,结果于翌年3月病死南京,享年61岁,谥文正。曾国藩与徒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有《曾文正公全集》。1864年7月,曾国藩和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当时的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市)后屠城,死伤无数。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头”、“曾屠户”等词称呼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又有一说,“曾剃头”此一外号来自曾国藩治军极严,小过即斩,号称「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中国近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蒋中正和毛泽东高度评价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即使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中正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侯学愈(1867-1934),原名士纶,字伯文,号戢庵,无锡人。举孝廉不第,授课乡里。博收乡贤著作,积三万多卷,刊印《梁溪诗文正、续钞》等十种。长古文辞,工声韵。有《环溪草堂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