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2,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下一页
大小夏侯
大夏侯
弛侯
七贵五侯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秦侯瓜
青门故侯
耦不异侯
欧侯
偏侯
婆侯伎
沛侯
槃固侯
十二诸侯
词典(续上)
德报随侯大小夏侯
大夏侯
弛侯
七贵五侯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秦侯瓜
青门故侯
耦不异侯
欧侯
偏侯
婆侯伎
沛侯
槃固侯
十二诸侯
《分类字锦》:德报随侯(德报随侯)
搜神记:随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岁馀衔明珠以报之。其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王奉圭明珠赋:是则文鱼谢恩,将我酬于汉室。灵蛇报德,将我答于随侯。
分类:珠
《漢語大詞典》:大夏侯
指 汉 经学家 夏侯胜 。《汉书·儒林传·周堪》:“﹝ 堪 ﹞与 孔霸 俱事 大夏侯胜 ……由是 大夏侯 有 孔许 之学。”《后汉书·儒林传上·孙期》:“ 始昌 传族子 胜 ,为 大夏侯氏 学; 胜 传从兄子 建 , 建 别为 小夏侯氏 学。”参见“ 大小夏侯 ”。
分類:经学
《漢語大詞典》:弛侯
废射侯。《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弛侯,廷道不除。” 范宁 注:“弛,废也。侯,射侯也。废侯不燕射。”
《漢語大詞典》:青门故侯(青門故侯)
故 秦 东陵侯 召平 ,曾于 汉 初种瓜于 长安 青门 外。后因以“青门故侯”谓前朝遗民。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私葬》:“立箇墓臺新碣,写出青门故侯。”参见“ 青门瓜 ”。
《分类字锦》:耦不异侯(耦不异侯)
仪礼大射仪司射西面誓之曰公射大侯大夫射参士射干射者非其侯中之不获卑者与尊者为耦不异侯贾疏宾与君为耦同射大侯士与大夫为耦同射参侯以其既与尊者为耦不可使之别侯别侯者则非耦类故也
《漢語大詞典》:婆侯伎
见“ 婆猴伎 ”。
《骈字类编》:沛侯
《史记·高祖纪》: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又《吕后纪》:封吕种为沛侯。
《漢語大詞典》:十二诸侯(十二諸侯)
(1).指 春秋 时 鲁 、 齐 、 晋 、 秦 、 楚 、 宋 、 卫 、 陈 、 蔡 、 曹 、 郑 、 燕 十二诸侯国。《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记 共和 元年(公元前841年)到 周敬王 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间 周 、 吴 与十二国的纪年及大事。因 周 为天子, 吴 到 春秋 后期才兴起,故 周 吴 不在十二诸侯之列。
(2).指 战国 时 梁 、 楚 、 齐 、 赵 、 韩 、 鲁 、 卫 、 曹 、 宋 、 郑 、 陈 、 许 十二国的君主。《战国策·秦策五》:“ 梁 君伐 楚 ,胜 齐 ,制 赵 、 韩 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於 孟津 。” 高诱 注:“ 梁 君, 梁惠王 也,伐 楚 、 齐 ,胜之,制御 赵 、 韩 之兵,驱使十二诸侯 鲁 、 卫 、 曹 、 宋 、 郑 、 陈 、 许 之君朝天子於 孟津 。”
(3).泛指各诸侯国。《史记·天官书》“匡卫十二星” 唐 张守节 正义:“ 太微宫垣 十星,在 翼 、 軫 地,天子之宫庭, 五帝 之坐,十二诸侯之府也。”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十二诸侯》:“《史天官书》 太微 宫垣 有匡衡(卫)十二星,註,《正义》云‘十二诸侯之府也’,乃知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也。举十二州以该天下之诸侯,非谓十二国也。”
(2).指 战国 时 梁 、 楚 、 齐 、 赵 、 韩 、 鲁 、 卫 、 曹 、 宋 、 郑 、 陈 、 许 十二国的君主。《战国策·秦策五》:“ 梁 君伐 楚 ,胜 齐 ,制 赵 、 韩 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於 孟津 。” 高诱 注:“ 梁 君, 梁惠王 也,伐 楚 、 齐 ,胜之,制御 赵 、 韩 之兵,驱使十二诸侯 鲁 、 卫 、 曹 、 宋 、 郑 、 陈 、 许 之君朝天子於 孟津 。”
(3).泛指各诸侯国。《史记·天官书》“匡卫十二星” 唐 张守节 正义:“ 太微宫垣 十星,在 翼 、 軫 地,天子之宫庭, 五帝 之坐,十二诸侯之府也。”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十二诸侯》:“《史天官书》 太微 宫垣 有匡衡(卫)十二星,註,《正义》云‘十二诸侯之府也’,乃知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也。举十二州以该天下之诸侯,非谓十二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