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侵越  拼音:qīn yuè
侵犯越界。《旧唐书。卷一二五。张镒传》:「盟文所有不载者,蕃有兵马处蕃守,汉有兵马处汉守,不得侵越。」
《國語辭典》:边骑(邊騎)  拼音:biān jì
1.防守边疆的骑兵。《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馀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
2.侵犯边疆的敌骑。《宋史。卷一九五。兵志九》:「又神臂弓、马黄弩乃中国长技,宜多行教习,以捍边骑。」
《漢語大詞典》:人客
(1).特指攻入他国者。他国为主,侵犯者为客,故称人客。国语·越语下:“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韦昭 注:“作,起也。攻者为客。”
(2).客人,宾客。 唐 杜甫 《遣兴》诗:“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洪深 《青龙潭》第三幕:“今天预备有人客来。”
(3).佃客。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孙权 ﹞后著令曰:‘故将军 周瑜 、 程普 ,其有人客,皆不得问。’”
(4).旅客。 清 王韬 《兴利》:“令民间自立公司,购置轮船,用以往来内河,转输货物,装载人客。” 黄谷柳 《虾球传·离开家庭》:“船家们竖起高高的竹竿,竿上套着小网,向船上的人客讨钱。”
《漢語大詞典》:侵逼(侵偪)
亦作“ 侵逼 ”。 侵犯逼迫。管子·君臣上:“姦心之积也,其大者有侵偪杀上之祸,其小者有比周内争之乱。”后汉书·董卓传:“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 三辅 ,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 孙中山 《致黄兴书》:“ 中国 当此外患侵逼、内政紊乱之秋,正我辈奋戈饮弹、碎肉喋血之时。”
见“ 侵偪 ”。
分類:侵犯逼迫
《國語辭典》:侵害  拼音:qīn hài
1.侵犯伤害。《韩非子。难三》:「所谓难者,必借人成势而勿使侵害已。」《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自顷选举牧守,多非其人,至行无道,侵害百姓。」
2.法律上指侵及他人的权利而生损害的结果。
《國語辭典》:来犯(來犯)  拼音:lái fàn
前来侵犯。如:「我们不怕敌人来犯,就怕自己没准备。」《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否则我方攻绍,布必乘虚来犯许都,为害不浅也。」
《漢語大詞典》:盗边(盜邊)
侵犯边境。新唐书·康日知传:“ 咸通 中, 南詔 復盗边。”明史·杜文焕传:“ 沙计 数盗边。”
《國語辭典》:凌辱  拼音:líng rù
欺负侮辱。《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看他眉头眼后,常是不中意,受他凌辱的。」《文明小史》第五○回:「连抚台大人那边的顾问官都要凌辱起来,这还了得!」
《漢語大詞典》:寇掠
侵犯劫掠。后汉书·冯绲传:“ 武陵 蛮夷 悉反,寇掠 江陵 间, 荆州 刺史 刘度 、 南郡 太守 李肃 并奔走 荆 南,皆没。”周书·陈忻传:“ 魏孝武 西迁之后, 忻 乃于 辟恶山 招集勇敢少年数十人,寇掠 东魏 ,仍密遣使归附。” 宋 苏辙 《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秋冬之交,贼马肥健,时出寇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 突厥 所以经常寇掠 关中 ,目的在夺取 长安 积聚的财富。”
《漢語大詞典》:侵迫
(1).侵犯逼迫。汉书·张敞传:“方其隆时,感动天地,侵迫阴阳,月朓日蚀,昼冥宵光,地大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祅祥变怪,不可胜记,皆阴类盛长,臣下顓制之所生也。”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盖缘臣赋性刚拙,议论不随,而宠禄过分,地势侵迫,故致纷紜,亦理之当然也。”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前者本府失理於朝,遂致 交 人侵迫益甚。”
(2).促迫。《南史·儒林传·顾越》:“臣年事侵迫,非有邀求,政是怀此不言,则为有负明圣。”
《漢語大詞典》:边寇(邊寇)
侵犯边疆的敌寇。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及其后, 蒙公 死而诸侯叛 秦 ,中国扰乱, 匈奴 纷纷,乃敢復为边寇。”宋书·檀道济传:“十二年,上疾篤,会 索虏 为边寇,召 道济 入朝。” 宋 范镇 《长啸却胡骑赋》:“边寇众至,虏战数挑,胜不可以近决,敌不可以前料。”
《漢語大詞典》:犯众(犯衆)
(1).触犯众人。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专欲无成,犯众兴祸。”
(2).(人少的)侵犯人多的。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少以犯众,弱以侮强,忿怒不量力者。”
《漢語大詞典》:寇扰(寇擾)
侵犯,骚扰。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时 杨 徐 剧贼寇扰州郡, 西羌 、 鲜卑 及 日南 蛮夷攻城暴掠,赋敛烦数,官民困竭。”
分類:侵犯骚扰
《国语辞典》:来袭(来袭)  拼音:lái xí
前来侵犯。如:「台风来袭」、「敌军来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患也。」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一三:「若五月拔离速来袭扬州,高宗岂敢冒险前进乎?」
《國語辭典》:神权(神權)  拼音:shén quán
神所赋予,绝对不可侵犯的权力。专制时代的帝王,常持此说以为其统治作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