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得全
(1).获得保全。庄子·达生:“彼得全於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於天乎?”汉书·刑法志:“如此,则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专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新唐书·裴度传:“ 度 得全,天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计自去年十月至今,孤军在万里外陷重围者三月,卒得全。”
(2).谓人臣事君之礼无所失。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得全全昌,失全全亡。” 司马贞 索隐:“得全,谓人臣事君之礼全具无失,故云得全也。”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3).指完全具备。 清 张芳 《黛史》:“声有逞焉,容有佚焉,巧美之得全者或寡矣。”
《國語辭典》:全真  拼音:quán zhēn
1.道士的别称。《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多备斋供,不问云游,全真道人都要斋他。」《西游记》第二四回:「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2.保全其自然的天性。《庄子。盗蹠》:「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晋书。卷九二。文苑传。曹毗传》:「梁生适南越以保慎,固能全真养和。」
《漢語大詞典》:生全
保全生命,全身。吕氏春秋·适音:“胜理以治身则生全,以生全则寿长矣。” 唐 王建 《送唐大夫罢节归山》诗:“年少平戎老学仙,表求骸骨乞生全。”《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吾属生全,皆使君得贤人之力也。” 陈毅 《哭阮啸仙贺昌同志》诗:“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
《漢語大詞典》:全功
(1).功业完美,泽被万物。《列子·天瑞》:“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张湛 注:“全,犹备也。” 唐 韩愈 《杏花》诗:“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
(2).完满的功业。 三国 魏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幸蒙国朝将泰之运,荡平天下,怀集异类,喜得全功。” 明 唐顺之 《公移·牌》:“又据报 崇明 沙上有续到贼船十六隻,登岸烧劫,乃是天心助顺,使此贼送死,輳成诸将全功也。”
(3).谓成就功业。《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已知将军边塞劳苦,损折弟兄。今已全功,实为万幸。”
(4).保全身心之功。 元 麻革 《为乔子寿》诗:“守身为大节,寡欲是全功。”
《國語辭典》:杵臼  拼音:chǔ jiù
1.杵与臼。泛指舂捣物品的器具。唐。裴铏《传奇。裴航》:「昨有神仙遗灵丹一刀圭,但须玉杵臼,捣之百日,方可就吞。」
2.春秋晋人公孙杵臼的名字。参见「公孙杵臼」条。《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你就生下儿女来,谁容你存留?老身又是妇道家,做不得程婴、杵臼,也是枉然。」
《國語辭典》:尽节(盡節)  拼音:jìn jié
竭尽志节。指戮力效命。汉。桓宽《盐铁论。非鞅》:「人臣尽节以循名,遭世主之不用。」《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段凝非将帅材,彼闻王彦章已就擒,则破胆矣。安保其能为陛下尽节乎?」
《國語辭典》:求全  拼音:qiú quán
1.企求保全生命、名位、事业等。《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壹切营私者多。」
2.要求完美无缺。《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你可不准嫌他父母乡愚,嫌他鄙陋,稍存求全之见。」
3.顾全大局。如:「委曲求全」。南朝齐。虞玩之 上表告退:「经昏践乱,涉艰履危,仰圣德以求全,凭贤辅以申节。」
《國語辭典》:求全之毁(求全之毀)  拼音:qiú quán zhī huǐ
语出《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谓有意求好,却招来毁谤。《红楼梦》第五回:「既亲密,便不免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國語辭典》:全军(全軍)  拼音:quán jūn
1.保全军队的实力,在战场上不失一卒。《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道济虽不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民大振。」
2.整支军队。唐。贾岛 赠李金州诗:「溯流随大旆,登岸见全军。」
《漢語大詞典》:全师(全師)
谓保全军队,使无损伤。后汉书·董卓传:“时众军败退,唯 卓 全师而还。”
《國語辭典》:天全  拼音:tiān quán
保全天性。指不假雕饰而浑成天然的状态。宋。苏轼〈书韩干牧马图〉诗:「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漢語大詞典》:获全(獲全)
得以保全。后汉书·冯异传:“今偏城获全,虏兵挫折……犹自以为不足。 孟之反 奔而殿,亦何异哉?”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昭宗 朝登庸,﹝ 陆希声 ﹞辞疾不就,出游 江 外,获全危难。” 梁启超 《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夫当此危急存亡之际,而舟之获济也,而室之获全也,彼附舟与旅居者所得之利,则在能保生命也。”
分類:得以保全
《國語辭典》:全节(全節)  拼音:quán jié
1.保全节操、气节。《汉书。卷七。昭帝纪》:「栘中监苏武前使匈奴,留单于庭十九岁乃还,奉使全节,以武为典属国,赐钱百万。」
2.妇女保全名节、贞操。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密针线》:「赵五娘千里寻夫,只身无伴,未审果能全节与否。」
《國語辭典》:全人  拼音:quán rén
1.人格、道德和学行等各方面毫无瑕疵的人。《庄子。庚桑楚》:「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殊不知凡为女子,必先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四者兼备,才算得个全人。」
2.四肢健全的人。《庄子。德充符》:「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南朝梁。沈约〈与徐勉书〉:「外观旁览,尚似全人。」
3.保全人民。《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郅恽》:「昔伊尹自鬻辅商,立功全人。」
《國語辭典》:周身  拼音:zhōu shēn
1.保全自身。晋。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圣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后方复隐讳以辟患,非所闻也。」《魏书。卷四八。高允传》:「智足周身,言足为治。」
2.满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泺阳消夏录》:「见数物似人似兽,周身麟皴,班驳如古松。」
《國語辭典》:全躯(全軀)  拼音:quán qū
保全身体。《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