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信口  拼音:xìn kǒu
不加思索而任意发言。唐。白居易〈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刘齐礼初入花丛,手舞足蹈,也不知如何是好,海阔天空,信口乱说。」
《國語辭典》:信口开河(信口開河)  拼音:xìn kǒu kāi hé
不加思索的随意乱说。《孤本元明杂剧。渔樵闲话。第一折》:「似我山间林下的野人,无荣无辱,任乐任喜,端的是信口开河,随心放荡,不受拘束。」《红楼梦》第六三回:「贾蓉只管信口开河,胡言乱道之间,只见他老娘醒了,请安问好。」也作「信口开喝」、「信口开合」。
分類:信口开河
《國語辭典》:信口开合(信口開合)  拼音:xìn kǒu kāi hé
嘴巴随意开合。比喻不加思索的随意乱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也作「信口开喝」、「信口开河」。
《國語辭典》:信口开合(信口開合)  拼音:xìn kǒu kāi hé
嘴巴随意开合。比喻不加思索的随意乱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也作「信口开喝」、「信口开河」。
《國語辭典》:信口开喝(信口開喝)  拼音:xìn kǒu kāi hē
不加思索的随意乱说。元。张养浩〈新水令。急流中勇退不争多套。离亭宴煞〉:「非是俺全身远害,免教人信口开喝。」也作「信口开合」、「信口开河」。
《國語辭典》:信口开合(信口開合)  拼音:xìn kǒu kāi hé
嘴巴随意开合。比喻不加思索的随意乱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也作「信口开喝」、「信口开河」。
《漢語大詞典》:信口开呵(信口開呵)
见“ 信口开合 ”。
《國語辭典》:信口开合(信口開合)  拼音:xìn kǒu kāi hé
嘴巴随意开合。比喻不加思索的随意乱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也作「信口开喝」、「信口开河」。
《高级汉语词典》:信口胡沁
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
《國語辭典》:信口雌黄(信口雌黃)  拼音:xìn kǒu cī huáng
比喻不顾事情真相,随意批评。参见「口中雌黄」条。如:「由于他信口雌黄,造成大家对老李的误解。」
《国语辞典》:曾著卖糖君子哄,如今不信口甜人(曾著卖糖君子哄,如今不信口甜人)  拼音:céng zhāo mài táng jūn zǐ hǒng,rú jīn bù xìn kǒu tián rén
(谚语)比喻曾经吃亏上当,从此不再轻易相信他人的花言巧语。《西游记》第七二回:「那些妖闻此言,魂飞魄散,就在水中跪拜道:『望老爷方便方便!我等有眼无珠,误捉了你师父,虽然吊在那里,不曾敢加刑受苦。望慈悲饶了我的性命,情愿贴些盘费,送你师父往西天去也。』八戒摇手道:『莫说这话!俗语说得好:「曾著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是便筑一钯,各人走路!』」
《国语辞典》:信口胡说(信口胡说)  拼音:xìn kǒu hú shuō
不加思索的随意乱说。《红楼梦》第一九回:「那原是我小时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说,如今再不敢说了。」
《国语辞典》:信口捏脓(信口捏脓)  拼音:xìn kǒu niē nóng
随口任意乱说。《西游记》第四二回:「他问我甚么家长礼短,少米无柴的话说,我也只好信口捏脓答他。」
《漢語大詞典》:纵口(縱口)
犹随口;信口。 明 高攀龙 《与管东溟书》:“自昔圣贤兢兢业业,不敢纵口説一句大胆话。”
分類:随口信口
《國語辭典》:白口  拼音:bái kǒu
1.古时书籍的版式,中央摺缝处称为「版心」。版心上下各有一横线,由此横线至上下边栏的空格称为「象鼻」。象鼻中空白的即称为「白口」。
2.古时称演戏者的说白为「白口」。
《漢語大詞典》:妄口
乱开口;信口。红楼梦第七七回:“我不是妄口咒人,今年春天已有兆头的。”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不借给这张弹弓,又有甚么使不得?他何必妄口説这大话?”
分類:开口信口
《國語辭典》:讯口(訊口)  拼音:xùn kǒu
不加思索即随口说话。《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十二出》:「讯口胡应和,译话吃不过。」
分類:信口戏文
《漢語大詞典》:信嘴
犹言信口。红楼梦第七八回:“别是 宝玉 有嘴无心,从来没个忌讳,高了兴,信嘴胡説,也是有的。” 凌叔华 《绣枕》:“我从前听人家讲故事,我总想那上头长得俊的小姐,也聪明灵巧,必是说书人信嘴编的。”
分類:信口